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技巧浅析

时间:2022-09-14 03:19:14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技巧浅析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但是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认识,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将这种注意力转移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去。以下浅析几点教学见解。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64-01

一、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基础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是要考的科目,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1.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以此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2.合理分组进行地理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们在学习《世界煤铁分布》一节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将铁矿储量丰富的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等七国的名称有效地记住,可以提高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因此,在记忆时,我们可以将七国的名称分成两组进行速记,让学生只记前一个字(即:①俄巴中澳②印加美)。这样,学生们也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个小知识点记准记牢。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的提问是关键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所思有所获。

1.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严密。地理教学中,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此问题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提出的问题要能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例如我们在探讨《气温的日变化》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设问:(1)一天中,地面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候,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设计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接下来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与大气的温度”等几种关系以及“储热效应”的一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相关的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置悬念: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回到西班牙时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上写着的这一天明明是1622年9月6日,但是回到西班牙后的日历却是1622年9月7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假如船队当时是由西向东航行的话,环球一周后再回到出发点时,航海日记上的日期与当地的日期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通过设置这样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大有好处的。此外,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探究问题的心态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让他们用新知识将这个悬念打开。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扩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地图的功能

1.指导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图阅读学习。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有步骤地阅读地图,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例如我们在探讨《世界的气候》这一节地理图像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气候分布图上仔细观察并且有效地指出世界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对这些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具体特征和分布的规律做简单的说明。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自主读图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地理知识的记忆。此外,对于比较复杂而且难以掌握的地中海气候的一些特点和分布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巩固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地理教师在介绍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以及平原后,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幅中国的轮廓图,并且和学生一起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相关的信息填到相应的位置上,让学生记忆起来一目了然,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有效性,需要地理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精心的准备,找到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王E菲.对打造优质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反思[J].文理导航,2012,(2).

[2]侯建成.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0,(18).

上一篇:让初中历史课堂“动”起来 下一篇:理念创新,方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