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02:41:20

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刘瑞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摘 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困难和关键的一部分,能否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词汇教学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然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词语读音、拼写、语法以及字面意义讲解等层次上。由于忽视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导致学生对词汇意义理解不完全以及使用上的偏差。本文包括四部分,绪论总述笔者基于文化导入的词汇教学;第二部分论述跨文化交际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重点阐述词语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的关系;第四部分是教学方法上的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教学;文化导入

一、绪论:词汇教学总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同时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语言这个庞大系统得以存在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我们都知道词汇不仅具有概念意义,也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笔者所提倡的文化导入法旨在重视词语文化内涵的教学,以提高汉语最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已经在英语语言教学(ELT)中确立了自己的中心地位。那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也应该加速教学改革,重视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与词汇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关注词语的概念义,忽视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充分认识到文化背景语境、认知心理背景等都会影响到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词汇教学

我国研究跨文化交际起步较晚,迄今为止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学界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很多,有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从已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国民性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以,跨文化交际有利于词汇教学,意味着词汇教学以语用为终极目标,注重文化和交际规则的指导作用。

(二)文化背景语境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文化语境能全面地影响语言的表达,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重视并加以利用。文化背景是有层次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其又与该民族的语言联系在一起,隐含于民族语言中,蕴含丰富、表现复杂。想要真正了解语言,就必须重视文化背景语境和跨文化交际。例如老鼠,在汉语中是遭人唾弃的动物,在俄语中比喻聪明伶俐的人。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因居住的地区、地域而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民风民俗方面①。比如虎,北方说“大虫”,温州说“大猫”,实际上很多地方是禁忌说“老虎”的。将地域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具体地介绍各地区真实而多彩的文化现象,才能使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其文化,才能使他们与当地人顺畅地交流。

(三)认知语境与词汇教学

词汇认知心理背景语境可简称为“认知语境”或“心理语境”。它与认知的主体: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感知能力乃至心理情绪等有着密切关系②。其中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前者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价值和审美观念植入目的语的学习中。后者是带着偏离事实和社会的评价标准的态度去学习目的语,要避免这种不利的认知心理就必须做好词汇教学的工作。

三、文化与词汇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各民族文化的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总会凝聚在词汇层面。美国语言学家恩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应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是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词汇直接记录事物,包含了人类历史几乎全部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就像两个相交圆,不同的语言系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故脱离文化的词汇教学是不可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才是深层因素。

(二)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

众所周知,两种语言所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越大,两种语言的词汇中其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偏差也就越大,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越低。所以,这部分我们将从语义学的角度详细地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以汉语与英语对比为主,也会提到其他语言)。简单地讲,两种语言中完全等值的词语很少,大部分是不等值或不完全等值的词语。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差异表现为五个方面,有些学者认为是十个方面,笔者综合整理为七个方面。

1.语言意义相同,文化含义相对应。这类词语多指称自然现象和科技术语。例如:“太阳、月亮、星球、空气”与“sun,moon,star,air”;“计算机、电视机、科学”与“computer,television,science”。但是,此处的“相同”主要呈现于科技论文或一般性的陈述中。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文化联想和感彩会有复杂的差别,尤其是隐喻义不尽相同。例如“竹”在中国文化中就有清高、气节、文雅之意。

2.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和审美取向不同,文化含义迥异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狗,在汉民族文化中多数与贬义相关:走狗、疯狗、哈巴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但在英语中“狗”代表幸运、喜爱之意。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big dog(保镖);top dog(有权势的人);clever dog(聪明的家伙)等。

3.语言意义与文化含义皆不对应。这类词语又称为“国俗词语”或“文化词语”,即反映某种文化独有特点的词语。如汉语中的“下放”“户口”“留守儿童”“下海”“”“知青”“房改”等等。

4.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没有对等词。许多词语在双语词典中都可以找到语言意义对应的解释,但是概念意义对应的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形象或文化概念不一定也对应。有时甚至差异极大,甚至将一种语言的说法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对应词时,对目的语国家的人提供不了任何信息,甚至会提供错误信息。例如“单位”与“unit”,大陆人常用“工作单位”或“单位”表示所在的工作机关、团体或部门。汉英词典将“单位”译成“unit”。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却难以理解其含义。

6.不完全等值词指不同语言中意思、色彩、用法不完全相同的词,这里我们列举语言意义对应,但感彩、文化意义大小不同的词语。例如:英语的ambition没有褒贬之分,而汉语与之大致对应的一个是褒义词“雄心”,另一个是贬义词“野心”。又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中国人将“个人主义”等同于自私自利的意思,英美文化将其重视个人独立的标志。又如亲属称谓词,汉语用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五个词表示五种关系,英语只用一个词“aunt”表示,这反映了汉民族重家庭伦理关系的思想观念。

7.语言意义貌合神离,文化含义差别悬殊。“貌合神离”的词语,即两种语言词语的字面意义似乎对应而实际意义并不完全对应或完全不对应,也包括语言意义对应而文化意义不对应的词语。在二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造成文化误解或交际失误。例如“汽车旅馆”与“motel”,“休息室”与“restroom”,“哪里哪里”与“where,where”,“煤气站”与“gas station”等等。

四、教学操作

1.教学方向:词语的意义包括语言意义和文化含义。文化含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上的主观意义,表达的是人们对词语所指的人或物所怀有的感情或持有的态度,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心理、态度和感彩。对于词汇教学来说,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同等重要,如果忽视了文化意义的教学,学生则无法全面彻底掌握词义,引起交际失误。

2教学方法:以文化导入为主,语素释义相配合。笔者所认为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词语教学,还包括短语、固定短语、成语和歇后语的教学。词组作为一个组块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了有力的证明,即词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采用文化导入法(具体通过六种方法:例举法、直接解释法、联想法、对比法、词源法以及错误分析法),有意识地输入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在释义时还应当采用语素释义法,即解释清楚词组中每个语素的意思,然后说明它的整体意义。在使用语素释义法时,还可以介绍词语的引申义和词语的用法。语素释义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相当熟悉汉语语素的意义,善于联想。文化导入以实际教学目标为主,讲清楚就好,不能倾盆大雨式地灌输,一定要记住我们是通过文化导入讲解词汇,而不是进行文化讲座。

适度引入表达方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含义之来源。象征、双关、比喻、谐音、反语和用歧等能够使词语增加一定的文化色彩。笔者提倡词组教学,而不是简单的词语,就是因为简单的词语本身并不能凸显文化内涵,需要文化背景语境的衬托。例如描写女性魅力的词语顾盼流连、顾盼神飞、炯炯有神、面若桃红、脸若银盘、唇红齿白、口吐莲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楚腰纤细、俊眉修眼、眉清目秀、慈眉善目、浓眉大眼、巧笑倩兮等,几乎都有隐含于字面的比喻义。对外汉语老师适度的点播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文化含义。

我们都知道没有万能的教学法,所以笔者的探索自当也有其不足。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外汉语老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巧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上》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 《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周明强著,浙江出版社;2005.7

[3] 《汉语语素论》杨锡彭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4] 《加强对外汉语教材的“词组层级”建设》邓恩明著;1998.6

[5] 《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6] 《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交际》周小兵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7] 《Effects of Cultural Instruction Methods in Vocabulary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商亮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

注解:

① 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2005,(143)

② 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2005,(151)

上一篇: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以案例教学为依托,努力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