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柑橘产业的损耗及其减损对策

时间:2022-09-14 02:02:09

我国柑橘产业的损耗及其减损对策

全球柑橘产业面积相对减少,产量持续上升。2011年全球柑橘栽培面积923.17万公顷(13847.55万亩),产量1.29亿吨。2011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228.83万公顷(3432.45万亩),柑橘栽培面积占全球的24.79%,产量占全球的22.82%,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产柑橘国之首。

我国柑橘产业快速发展,成就显赫,但当今只是柑橘大国,不是柑橘强国。与世界柑橘主产国美国等相比差距不小。其中,柑橘产业发展中的损耗不可不谓是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存在不可被忽视的问题。以下就柑橘生产的土地资源、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损耗和果品采后运贮、销售中的损耗情况略述一、二,並对产业发展中减损的对策谈点浅见,旨在增强我国柑橘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世界柑橘强国梦。

1 柑橘产业发展中的损耗

1.1 生产中的损耗

我国柑橘生产中的损耗,与柑橘主产国的美国、巴西、西班牙和韩国等相比差距不小。生产中的损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大,但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低。2011年全国柑橘平均产量857.70千克,低于世界平均亩产931.57千克的的水平(仅为世界平均亩产的92.07%),更低于美国、巴西、以色列等国平均亩产1500~2000千克的水平。柑橘平均单产低,土地利用效率就低。通常,丰产稳产柑橘园产生的效益是广种薄收柑橘园效益的十几倍,甚至更多。柑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在不适宜柑橘的地域、土壤种植,或是种植相形见绌的低产品种,或是种植后无人管理,或是不懂技术而不会管理。

柑橘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往我国农村劳力富足,柑橘生产的管理再费时费工也不谓过分。20世纪末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村户口转入城镇户口,使农村劳力缺乏的势态不可逆转,而与之相匹配的柑橘生产的轻简化管理技术大力推广还需要时间和相应的措施。因此,柑橘的管理出现了:要么粗放,甚至失管,要么仍延续传统的大量劳力去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人力浪费。

1.1.2 财力资源利用率不高 我国柑橘产业能登上柑橘大国的地位实属不易,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从柑橘产业真正做成、做大,换句话说受支持的农民真正得效益,尤其是好的效益。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比例有多大? 是否在合理之中? 值得商榷。国家的钱姓“公”,不姓“私”,用时大手大脚,不像私企老板一分钱当成两分钱用。国家的钱是纳税人交的钱,如果所用的钱纳税人有知情权、监督权,那么,财力资源的利用率还会提高。

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靠国家、政府资金支持所建的柑橘园(基地)其数难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损失不可忽视:苗木种了死,死了补;园地有成功也有失败;企业成功的对帮助农民致富,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失败的,用了纳税人的钱一事无成,甚至富了“和尚”毁了“庙”。

1.1.3 物资的浪费不可忽视 柑橘生产管理中涉及的农用物资有农肥、农药、农药械、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农肥隨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柑橘上的使用量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问题突出。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未广泛使用,使之在柑橘施肥上存在着盲目性,导致肥料损失较为普遍。如柑橘一年施肥次数差异甚大,多的十几次,少的1~2次。过多施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而且在当前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花大量的劳力。农药使用从总体看也过多,既浪费农药,也影响柑橘果品的安全性。农药械因柑橘园的规模都以小型为主,需要大量的人工,加之药械的质量不高所出现的浪费也不小。柑橘上使用生长调节剂可提高某些品种的产量,但生产上过多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浪费物资、人力,有时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1.2 果品采后贮运、销售中的损耗

我国柑橘果品采后的损失远较美国、西班牙、日本等柑橘主产国多得多:20世纪70—80年代,柑橘采后的腐损率高达30%,20世纪末降低至15%~20%,进入21世纪后,柑橘腐损时高时低:随柑橘卖难程度而异,但总的腐损率仍在10%~15%。引起腐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采收粗放,运输野蛮、设施差。二是柑橘卖难或收不抵支而弃采的也有发生。三是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积压、腐损、抛售中的损失。四是惜售,出现市场逆转而造成损耗。五是柑橘果实留树保鲜或完熟栽培,遇上低温出现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国柑橘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即使是总产量的10%的损耗,损失的柑橘果实也有300万吨,实乃惊人之数。

2 柑橘产业发展中减损的对策

2.1 生产中的减损对策

2.1.1 压缩面积,提高单产 对不在柑橘生态最适宜区、适宜区、柑橘优势带种植,广种薄收、低产、低效的,改种成其他果树或经济作物。对虽在适宜区、优势区种植,但因多种原因低产、低效,短期内又无法改变落后现状的,也要优胜劣汰。就是柑橘优势带也要从果农增收、产业特色、品牌、市场等综合竞争力考虑,支持强者,推进中庸,淘汰落后。柑橘产业的竞争已进入国际化,平均亩产达不到美国、巴西等世界柑橘1500~2000千克的水平,产业的竞争力会明显削弱。

2.1.2 轻简栽培,规模经营 我国农村劳力的不足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栽培技术上应大力加速推行轻简化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从经营上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小农模式,走自愿联合起来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种植的路子。

轻简化栽培技术,也即省工、省力、省时的栽培技术。其要点:一是适用易栽的优质丰产品种,有人称其为“傻瓜”品种,即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粗放管理的条件下也能质优、丰产稳产。二是轻简化的栽培技术。内容包括:地下部的土、肥、水管理;地上部的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轻简化土肥水管理的前提是要有适宜种植的土壤,在不适宜的土壤建园时,要进行改良。要有好的果园基本设施,通路、通水,便于运输,便于灌溉。树体的整形修剪宜粗不宜细,结果前的幼树先可任其生长,到结果后再行粗略整形,剪除影响光照、树形、产量的徒长枝等。简化修剪,从光照均匀和交替结果考虑,剪除枯枝、病虫危害枝,遮光的顶部大枝和缩剪树间枝叶交叉的侧枝。逐步试行机械修剪。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是今后柑橘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变柑橘的经营模式,逐渐扩大经营规模,发挥规模效应是柑橘产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既要坚持自愿,更要让参与者得利益,政府要支持,更要有为果农服务,懂技术会经营,能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首先要有较长的土地承包期,使柑橘这一前期投入大,中、后期效益大的产业顺利经营,农场主、大户要有序发展,切莫不顾实力的贪多贪大。更应在发展的同时,让利果农,共同富裕。

发展柑橘产业使农民脱贫致富,国家和各级政府可谓用心良苦,取得的成效也不小。从产业和市场的竞争考虑,国家和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应选准项目,钱用在能使果农致富的刀刃上。既要符合项目用钱的合法合规,进行审计,也要增加项目用钱的透明度,重视用钱的精打细算,使一分钱当作两分钱用,不是两分钱当作一分钱用。使用国家资金实施让农民致富的项目,既要组织专家、管理人员的评估、验收,更要有受益农民的评价。对所建项目负责决不是一时,关键是使农民真正得实惠,有长效。

2.1.3 肥料农药,合理使用 俗语说:“庄稼一株花,全靠肥当家”。柑橘果树也一样,施肥可获得柑橘丰产、稳产。但实践证明,施肥要科学合理。首先要大力推广根据柑橘果树的需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这样既省肥,又能充分发挥肥效 。其次在肥料的种类上要多施有机肥,提倡积极种植绿肥,有的还可实行生草栽培的土壤管理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肥来源。其三在施肥的次数上成年果树2~3次,未结果幼树4~5次。施肥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叶面施肥凡能与病虫防治喷药结合的一併喷施,以节省用工。

对柑橘的有害生物,即病害、虫害、草害的防治是柑橘取得优质、丰产的关鍵,要贯彻绿色防控理念,采用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达到有效控制柑橘的病虫草害。柑橘绿色、综合防控中要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且用在关键的防治期,尽量少用药,交替使用农药。

2.2 采后贮运销售中的减损对策

2.2.1 规范采果、减少腐损 柑橘果实要规范采收,尤其是用作鲜果销售的果实,一定要用一果两剪采收,轻拿、轻放,禁止强拉硬扯。有人在温州蜜柑宫川上试验:一果两剪与一果一剪的传统方法采下的果实,在相同条件下贮藏1个月,规范采果的腐烂率为4.3%,传统采果的腐烂率高达11.4%。

用于加工的果实,为省工采果不必苛求与鲜果一样,但采后应在3天内加工完毕,以免腐损增加。

2.2.2 轻装快运,减少腐损 运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果实的腐损率、品质和价值,运输不及时,运输方法不当都会增加果实运销过程中的损失。在当今柑橘产量增加,运输量加大的情况下,切实解决运输工具,设备更新、增量,简化运输环节,缩短运输时间,开启绿色通道,对果品的运输减损十分重要。具体在运输过程中要抓好如下关键:一是道路畅通。近年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加快村村、社社通公路,不少是水泥路,为柑橘平稳运输提供了好的条件,同时柑橘鲜果走绿色通道,缩短了运输时间,有效减少柑橘运输中的损耗。二是果实预冷。柑橘果实运输前应作预冷处理,去除田间热,可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伤腐烂。三是果实包装。装运的柑橘必须有便于运输的整齐包装,不同的包装箱应分别堆放,甚至分车装运,轻装轻放,排列整齐,通常采用交叉堆叠或“品”字形堆叠。火车、轮船运输堆码要留过道,避免挤压和通风不良;汽车运输顶部要有遮日避雨棚布。四是及时运输,做到三快(快装、快运、快卸)。五是减少运输中的中转,以缩短运输的时间。六是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七是加强运输中的管理。根据采后柑橘果实仍是一个活体的特性,对温、湿度进行调控,以减少外界不良环境对果实的影响。同时创造条件,使柑橘果品进入产地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夏秋季)的冷链流通。

国际知名的美国新奇士公司的新奇士(Sunkist)柑橘,其果实在美国国内采用冷藏车运输;出口鲜柑橘先用冷藏车运至码头,再转4层轮船运往目的地。运输甜橙温度在0~1.1℃的货架寿命最长,短期运输的适宜温度为10℃。柠檬最适的保存温度为5~5.5℃,贮运的相对湿度保持90%,且通过通风设施,防止二氧化碳和乙烯增多而不利运输。

2.2.3 合理包装,减少腐损 目前,柑橘的外包装主要用纸箱。有用瓦楞纸箱,开始是采用箱壁两侧打小孔的全封闭式包装箱,但不利箱内热量散出及冷空气交换。近几年来,国内与国际接轨采用敞口不封盖的包装箱,既利于预冷和运输中的冷、热空气交换,也方便销售。

2.2.4 无害减损,确保安全 柑橘采后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的减损,应做到无公害减损,以确保果品的安全。务必重视:一是在果实防腐的同时,既要注重果实保鲜,又要使果实外观美,内质优。二是无公害保鲜。在贮运中尽可能不用农药。用对人体健康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低温、装运、包装等技术的改进来防止和减少果品运输中的腐损。三是加强采后减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加速实现机械化,通过整体设施及机械化作业改进,实现果实采后运、贮、销中的减损。

上一篇:2012—梨果市场观察 下一篇:新品种“早酥红梨”在大荔的引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