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探索之一

时间:2022-09-14 02:00:16

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探索之一

摘 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对课堂活动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预设帮助。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到底扮演一种什么角色?学生自主型学习课堂又对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自主学习;课堂;角色

中国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意思就是知识是无边的,我们每天学习到老,也还有一些知识是没有学到的。无独有偶,早期的伊斯兰教和欧洲国家也都出现终身教育思想,法国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终身教育理论成为国际教育思潮。

不仅如此,“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灵魂。现代教育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

因此,我认为教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老子》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农村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开始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的漫漫探索之路。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在百度百科里,自主学习被定义为“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的学习主体能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

补救。那么,学生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

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伴随着每一堂课,从“自读课本”到“小组探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做活动。然而,是不是每一个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环节都达到了预设目标呢?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学习“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操作技能的学习使用组内帮扶的合作形式,以达到预设目标:“学会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当这节课结束以后,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存在。(1)预设目标太简化,能力强的学生不自读课本就能达到预设目标。(2)预设目标没有让技能转换成认知学习,因此能力弱的学生读了课本,依然对预设目标停留在依赖课本之上。(3)预设目标太单一,全体学生对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目标只完成了技能目标。因此,在研读很多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之后,我将本节课的预设目标以及实施形式做了调整。预设目标分成了两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分析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实现预设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为“课前预习课本;组内帮扶;小组讨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将自己通过预习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组内帮扶进行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内在联系,使得能力弱的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用认知学习帮助技能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预设帮助。那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到底扮演一种什么角色?

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知道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这个角色的扮演,我想福建省中小学的教改实验可以做到很好的诠释。福建省从1995年初中数学学科开始使用“指导―自主学习”模式,很快就横向迁移至其他学科,纵向迁移到小学和高中阶段,2007年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之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统称,其本意是通过教师指导去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由“讲”转向“导”,它的特点是:“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自主学习的章节至少要超过正常学习的章节一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各自的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开展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两种发展水平互相更替,教学与发展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

1.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启发者

当学生在超前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需要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前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解答,而是需要教师用启发、引导、组织的方式,继续带领着学生一起独立解决。

2.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发展性课题活动强调外显性活动和内隐性活动相结合,外显性活动指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感知活动等,内隐性活动主要指思维活动。在课堂中穿插活动,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活动者,而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组织好发展性课题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内隐性活动的参与。

四、自主学习型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的少了,可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却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技能使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设问、激疑、点拨、诱导、激励、鼓舞,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其次,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能够轻松地引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见识。广博的见识能够使教师机智地处理各种教学矛盾,调控、组织、导演课堂,使得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死。

总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中,要让学生发挥最大的自学潜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陕西师范在学出版社,2011.

[2]刘晓峰.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作者单位 陕西省平利县八仙中学)

上一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下一篇:“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