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24 05:03:04

“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应改变传统的方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现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在“语用”背景如何展开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一、强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能力

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正如教育家张志公所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侧重“语用”效果。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实际生活中,说和听的需要范围越来越扩大了,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侧重培养“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做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往往一边自己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多读可以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自我习得,自主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另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把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内容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如此,读一课书亦是如此,一篇文章往往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学理想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的区分美和丑,明确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懦夫懒汉、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尧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强烈地意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必须科学有效地导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化探索,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体现学科内在的“语用”价值。培养和强化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下一篇:肺功能仪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