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 关注农村小学寄宿生

时间:2022-09-14 01:53:47

关注弱势 关注农村小学寄宿生

摘 要:当前农村寄宿生享受着国家优等的待遇,接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品尝着科学配置的营养早餐,居住着温馨舒适的宿舍。然而缺失的家庭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校严格的管束,使得孩子们并不快乐,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我们要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健康

随着农村小学撤点并班、撤点并校、区校合并的教育机制改革的深入,寄宿生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他们大多远离家人,到学校独立生活,成为了许多农村小学特有的群体,同时也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对象。农村寄宿生享受着国家优等的待遇,接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品尝着科学配置的营养早餐,居住着温馨舒适的宿舍。然而缺失的家庭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校严格的管束,使得孩子们并不快乐,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我们要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孩子们一个交代。据调查,寄宿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不适应,逐步暴露出了诸如孤独、压抑、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等心理弱点,针对寄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解决寄宿生“想家思恋父母”的问题

因为寄宿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有的年龄较小,小学3至6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9~12岁,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大多学生的生活起居以前都由父母包办,被子父母叠,洗脸水父母到……从不要自己操心、自理。然而,寄宿生活将这一切都改变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他们都得学会自己安排处理,部分学生面对这突如其来无人照顾的生活显得措手无策,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在家比学校好”的感觉,所以产生了“想家思恋父母”的情绪。如果长时间陷入“想家思恋父母”的情绪中,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一)应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住宿氛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学会自理。在宿舍规划布置上,注重人性化设置,最大限度方便学生的起居生活;在环境美化上,少一些警示用语,多一些温馨提示用语,让学生进入寝室就像回到家了的感觉。在他们熟悉了新的生活环境之后,要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的一切生活辅助设施,增强对新环境的亲近感,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去,从而使他们“移情别恋”。

(二)班主任应主动配合生活指导老师,时时处处关心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寄宿生中年龄较小的,更要时时关心照顾。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的难处时,如:折叠铺盖、衣服开线、破损、突然生病……班主任和生活老师都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并教给学生折叠铺盖、缝补衣服等的方法。如遇学生突然生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及时通知家长,如家长不能陪护,要派专人陪护。在寝室内务管理上既要帮助学生整理,也要教给学生方法。只有这样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学生,学生才会感觉到自己就像生活在家里一样,才会远离“想家思恋父母”的情绪。

二、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一)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寄宿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常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关键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变化是自然成长现象,不必焦虑、恐慌,更不要逃避。让他们懂得人生总要经历风雨,要有勇气去面对挫折与困难;指导他们在困境中挑战自我,在彷徨中寻求帮助;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风雨之后的美丽彩虹带给他们的喜悦。

(二)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寄宿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寄宿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及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要教给学生在心情压抑、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可以写日记,可以找信任的老师谈心,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玩游戏、做运动的形式得到及时宣泄。

(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寄宿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三、建立健全教师与寄宿生的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寄宿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寄宿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寄宿生,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寄宿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办好爱心小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倾诉的地方

学校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寄宿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加强与寄宿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寄宿生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寄宿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里健康教育应倍受重视,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创设出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只有对寄宿制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上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