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时间:2022-09-14 12:56:09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少数人才有的超人性的东西,而恰好是人在生活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特征。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虽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如想象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比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必修课。如果我们注重对他们的后天培养,他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一、改革传统教学程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程序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划一性。学生回答问题看“标准答案”且“答案唯一”,“一切按教材规定的做”。这种复制性的思维捆住了学生头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过多,唯恐不周密细致,喜欢“一言堂”,爱好“填鸭式”,剥削了学生思维的权利,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放弃了思维的习惯和创造的勇气。

因此,我改变了课桌整齐划一、一致向前的座位方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大组,六张课桌并在一起,学生团团围坐,遇到问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争、竞赛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大胆提出假设,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相互协作探究。我只起到“导”“扶”“引”的作用,把课堂探究知识的权利交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小学生的人生目标大都不明确,做什么事多以喜好为主。因此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导课方式尽是新奇、有趣、充满悬念,让学生欲探知究竟。课堂教学形式多变,情境布置深入主题,练习丰富多样,充满竞争。从感官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加入到这妙趣横生的探索世界去寻找答案,获取知识。

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习和思维空间。

1.质疑激思法。教师在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讲“8+几”时,一位学生用小棒演示“8+5”的思考过程,我启发其他学生提问,根据“9+几”的知识迁移,甲生问:“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乙生:“为什么不从8根里拿出5根放到右边的5根里”?丙生:“为什么要凑十?”我若有所思地回答:“是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那么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的话,既肯定了同学们的发问,又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通过质疑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

2.引导发现探究法。教师教学中,向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范围和要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学习数的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后,我再一次把(乘法口诀表)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有的学生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末位是2、4、6、8、0,如果是1、3、5、7、9就不能被2整除;有的学生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末尾是5或0,否则就不能被5整除;有的学生发现6的倍数和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正沉浸在发现的乐趣中。我对他们说:“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也有特点,抓住这个特征,你们就可以判定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一听,立刻把焦点放在了3的倍数上,他们仔细观察,找寻规律,我提示他们“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也需要动笔算一算。经过一阵研究、计算。有学生发现:“老师,如果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加一起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那么多位数呢?”学生提出了疑问。我鼓励他们再去探索,他们终于得出结论:如果把一个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此时的课堂气氛沉浸在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中。

尽管这次学生所学知识有些超出教材规定的范围,但在我指明的方向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能,又理解消化了这一知识,我认为我用的方法是成功的。

四、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多读:读教材,读课外的数学读物,(如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读书不要贪多,要务实,多在读中感悟、理解。

多说:用口头语言表达或与他人交流自己对数学的现象、问题与方法等的看法,讨论与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问题,发现新知。

多说,要提倡用自己的话说数学,有主见,有独到见解,不是大家重复说同样的话。

多做:能够动手实践的内容,一定要动手做,亲自体验,亲自参与,多参加实践活动,练习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怕麻烦就省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

多思:在学习中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归纳整合,有个全新的、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在思索中发现问题,升华知识。

上一篇:高三艺术生数学信念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