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阳朔乡村旅游与“三农”发展

时间:2022-09-14 12:25:36

浅析阳朔乡村旅游与“三农”发展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多元化,推动全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大改观,人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镇建设;“三农”

乡村旅游最早出现于欧洲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至80年代后,欧美发达国家即开始大规模开展。在我国,乡村旅游活动的出现相对稍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1998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活动主题即为“华夏城乡游”,宣传的口号是“现代城乡,多彩生活”,第一次以主题年的形式,把旅游与城乡联系起来,有效地推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接着,到2006年,国家旅游局又将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同时,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产品开发,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这一主题和措施,使乡村旅游如虎添翼。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密切结合、同步发展后,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阳朔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展的速度极快,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突出,这得益于阳朔良好的旅游资源、广阔的旅游市场和良好的旅游创业政策。1988年,阳朔县还没有旅游局,也没有旅行社,仅有一家不足100问客房的旅游接待饭店,更不用说乡村旅游了。可发展到2010年,民居旅游示范村就发展了1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区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63家,现代农业科技园2家,农业观光采摘园点130多个,休闲农庄16个,从事餐饮的居民300多户,农家旅馆200多家,有床位6000多张,以农民为主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乡村旅游年收入19.5亿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55%;平均年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占全县年接待总人数的70%,从业农民平均收入为6000多元。乡村旅游已成为阳朔县旅游业中极具魅力、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农村富民项目的重要内容。

从阳朔县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可以看到,乡村旅游业促进了社会多元化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使城乡经济结构得到恰当地调整,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和农村就业途径变得更加的广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面,我就乡村旅游给当地农村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做浅显的阐述:

一、乡村旅游业,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十二五”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和在远郊连片农地上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城镇化的发展比较明显。在城中、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户的商品意识强,街道整齐,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自然生态系统范围较大,注重环保,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这些农家田园在功能上向城镇靠拢,在空间上成为城市扩张的绿色屏障。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用电设施、居住环境等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进一步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三元甚至多元经济转变,使城镇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向城镇靠拢。

一些依托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业,随着绿色旅游的盛行、旅游区域的整合及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发展的速度也日益壮大。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的关联行业,随着风景区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以风景区为旅游资源,发展乡村农家乐住宿、餐馆、工艺、导游等多元化的行业。阳朔的高田历村,原来是一个以农业种养为主的村庄,在发展乡村旅游当中,依托大榕树、月亮山景区的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餐馆业,目前该村从事民居旅游有390多人,占总人数85%,每天接待游客近2000人。户均收入达3万多元,有的高达几十万元,该村农户人均收入是未开发农家乐之前的近10倍。走进历村,一座座漂亮的农家旅馆整齐的林立着,环境和条件不但可与星级酒店不相上下,而且农家旅馆更有地方特色,浓厚的地方人情和风俗,是许多游客青睐的理由。再加上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畅通的电讯网络,热闹的工艺品市场,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短短几年,历村即步入了“城镇”之列,这是乡村旅游在该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乡村旅游,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经济核心在于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生产目标单一的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从而逐渐从传统农业经济“母体”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农业和农村景观及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所以其运作的空间是农村,运作的主体是农民,运作的资源是生态景观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赋予了传统农业新的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向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阳朔县白沙、兴坪部分村委,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种植金桔,目前,已带动全镇、全县金桔产业的发展,并向周边县市辐射。如:白沙龙潭门,全村33户,人口153人,村民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用科技开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耕地种上沙田柚和金桔,通过农业促旅游,旅游反哺农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倍,年人均纯收入过20000元,从过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阳朔县的小康示范村。

受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大量游客涌入县、镇、村(屯)和周边的景区,对农产品和旅游工艺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于是,一些边远的村子因地制宜,转变农业结构,就地取材,搞起了农业副产品的加工。阳朔县的画扇镇、绣球村、刺绣村、竹木雕村、滑石制品村,比比皆是,从事旅游工艺品销售的农民有上万人。全县画扇制作有300多家,年产画扇150万把,产值2200多万元,福利镇被誉“画扇镇”的美称;高田镇的访石村,村民从事竹木雕生产加工,年生产1.1万多件,产值31万元。这些因乡村旅游应运而生的产业,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旅游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如今,在阳朔县,遇龙河两岸油菜花、桃花基地,漓江两岸绿化、美化、花化、果化基地,十里画廊特色产业基地,国道321线桂阳公路绿色通道产业基地,等等,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带正是遍地开花。乡村旅游的领域不断拓展,特色成效显著。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首选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实现了农业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上一篇:《古陶瓷鉴定学》概论 下一篇:天工开物造像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