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时间:2022-09-13 11:49:12

骨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 为预防与控制骨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本科通过对骨科接触传播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严密观察感染患者和同病室及同病区其他患者, 定期监测, 达到指标解除隔离。及时、准确、有效实施隔离后,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同病室及同病区患者未发生相同病原体感染, 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说明隔离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隔离制度, 严格遵循隔离原则, 认真执行隔离技术, 正确实施隔离措施。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1],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且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骨科大面积创伤患者由于严重创伤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且频繁伤口换药操作及病室环境消毒不彻底, 再加上患者接受大量抗生素, 常会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而发生医院内感染, 甚至医院感染爆发, 这不但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而且也严重危害作为在临床一线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如何保护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 更好地预防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是医院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2010年1月~2015年6月骨科大面积创伤患者38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5岁, 下肢创伤23例, 上肢创伤13例, 躯干创伤2例, 均在治疗期间定时做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其中有8例培养出多重耐药菌, 6例为MRSA, 2例为VRE。

2 预防与控制措施

2. 1 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知识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高度警惕性与治疗护理的综合能力, 科室每月组织医护人员共同学习相关知识, 并在月底进行闭卷考试, 每个季度进行1次针对医院感染技能操作考核, 使医务人员及时、准确、有目的、科学地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 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在24 h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完善相关的记录, 同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上报、检测等工作。科室每个季度针对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讨论, 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或爆发。

2. 2 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由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制定颁布, 是国家卫生行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 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手作为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手卫生消毒工作, 本科办公区洗手设施齐全, 并在病室安装快速手消毒剂设施, 医护人员规范洗手步骤, 并指导患者家属洗手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家属也应正确、及时洗手。培训医护人员洗手的正确步骤, 掌握洗手的指针, 正确合理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必要时人手一瓶。

2. 3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 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时, 除戴帽子、口罩外, 如果要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 痰液、大小便以及处理患者的伤口用物时, 必须戴手套, 如果医护人员的手有伤口时, 必须戴双层手套;治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患者时, 必要时穿隔离衣, 隔离衣脱下后按规定放置, 切不可随意放下;如果操作中会有飞溅时, 应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有条件的病房, 医护人员下班后最好洗澡后再回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护理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确保患者及自身的安全。

2. 4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组织医生认真培训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患者伤口的细菌培养及鉴定工作,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 正确选择抗生素、合理、规范开具医嘱, 同时, 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正确选用抗生素[2], 以避免由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2. 5 隔离措施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单间隔离, 如果条件不达标可以采取床旁隔离, 并且设置相应的隔离标识, 标识要醒目, 起到警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作用。考虑到骨科患者数量多, 床位使用率高, 单间设置的数量也很少, 达不到将所有多重耐药菌患者全部安置在单间病房的要求, 于是本科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床旁隔离或单间隔离, 并且在合适的位置放置醒目的隔离标识(接触传播隔离为蓝色标识)。单间隔离时, 将患者安置在一个单独病室, 并留家属陪护, 减少人员出入, 如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的患者, 应严格限制探视陪护人员的出入, 诊疗护理工作由固定额医生和护士完成, 病室门口悬挂隔离标识。实施床旁隔离时, 禁忌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准备手术、有留置管道、伤口有感染、有开放性伤口、小儿与高龄、精神异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患者及家属拒绝同病室居住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进行床边隔离时, 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实施床边隔离时, 进行诊疗护理工作时, 先完成其他患者的工作, 在最后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工作;当实施床边隔离时, 床间距离>1.1 m, 必要时使用屏风床间隔离;当实施床边隔离时, 应将同病菌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

2. 6 加强清洁、消毒、灭菌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床单位、输液架、卫生间用品、听诊器、呼叫按钮、血压计、便盆、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 每班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轮椅、平车、心电监测仪、担架、理疗仪、心电图机、输液泵、紫外线消毒仪等公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每次使用后用500~10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 并定时开窗通风;患者伤口换药的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袋装置并标明标签, 由专人处理;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出入, 责任护士向探视及陪护人员做好清洁、消毒、灭菌知识的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对病室进行终末消毒;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 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对长期住院的患者适时进行多重耐药菌检测[3]。

2. 7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 换药室准备的无菌物品必须严格消毒灭菌, 并避免污染, 医生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讨论

近年来, 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由多重耐药菌感染引起医院感染在治疗和护理上已经成为一大临床难题, 对患者的身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也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甚至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直接影响到了医疗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设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各科室由专人担任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人员, 专门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并指导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 如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知识感染的教育和培训;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隔离措施;加强清洁、消毒、灭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同时医院相关科室要做好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工作, 定期、定时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测工作, 相关科室积极配合预防和控制工作, 发现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一旦发生爆发,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以预防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紧密合作中, 医院感染工作一定会做到更好, 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确保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2):108-109.

[2] 汪复.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5):289-291.

[3] 周景春.重视微生物监测促进医院感染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1):61.

[收稿日期:2015-12-11]

上一篇:抓好基层建设活动载体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煤炭企业基层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