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时间:2022-06-17 07:42:33

VSD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VSD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总结其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 对96例局部清创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96例患者应用VSD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论 VSD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大面积褥疮、慢性骨髓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负压引流;软组织;缺损;游离植皮

VSD(Vacuun sealing drainage)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骨科主要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游离植皮、大面积褥疮、慢性骨髓炎等。自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我科应用VSD治疗9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75例,女21例,年龄16~65例平均31.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2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7例,慢性骨髓炎3例,大面积褥疮6例。

2 应用材料

均为武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材料,成分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具有0.3~0.5 mm微孔,白色无毒,耐腐蚀,内有多侧孔引流管,包埋在多聚乙烯醇海绵中。型号分为大、中、小三种。

3 手术方法

3.1 急诊手术 对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首先彻底清创止血,清创时尽可能保留重要血管、神经及肌腱,同时,对于可能存活的软组织,包括肌肉及筋膜、骨膜,也尽可能保留,力争能覆盖骨外露。合并有四肢骨折者,应首先行骨折复位与固定。内固定如为克氏针,应将针尾埋于皮下,如为外固定架,应尽可能将支架置于距皮肤稍远位置,便于放置VSD及贴膜。根据创面大小,选取不同型号材料,如软组织缺损较大,可将若干个VSD并列缝合成一个整体后使用。覆盖过程中,使泡沫敷料置入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引流后接三通道吸管,与负压瓶相连,维持40~60 kpa的负压持续吸引。要始终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7~10 d去除VSD,如肉芽生长明显,可择期游离植皮,如创面干净但有骨外露,可择期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者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后,周边适当缝合几针,防止皮肤回缩折叠,皮肤中间戳出若干个小口,再以VSD覆盖,接负压吸引,术后不能冲洗引流管。10 d后打开海绵敷料。

3.2 亚急诊手术 慢性骨髓炎患者行扩大窦道口、骨开窗、手术刮除病灶,用一带单个引流管的海绵敷料放入,远端置入髓腔,近端留于皮外,防止窦道口因负压吸引而闭合,影响引流效果。然后,用一带双引流管的海绵敷料覆盖窦道口,两块海绵中的三个引流管均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吸引,每日用加入敏感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同时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7~10 d后更换一套新的VSD装置。

上一篇: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障碍分析 下一篇:血浆EBVDNA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