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时间:2022-09-13 11:16:37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1、利用文本的故事性创造情境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来创设情境。如讲《童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去感受作者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将“物外之趣”勾勒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为这篇课文本身趣味性强,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和他们类似的童年经历,更能感同身受。《桃花源记》可用联想和想象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如“渔人何以敢入洞?”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何皆叹惋?在学完本课后,要求学生大胆地续编故事,学生有的说渔人感慨桃花源的安宁、幸福,又找人去建了一个类似的福地;还有的说渔人“因处处志之”,最后真的找着了,从此可以幸福一生。这跟书上是截然不同的结尾,这样评说虽然不太符合实现,但看得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的空间是如此广阔。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能愉悦情绪,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是“互动”的需要,又是育人的需要。如我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的写景部分时,设计了两张截然不同的图景,一张是阴雨天气,满目萧然,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一张是春和景明,心旷神怡,迁客骚人满面喜色;利用电教室遮光环境放映,同时放出配乐朗诵,其中又录入“阴风怒号、渔歌互答”的声音,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开展“三问解答活动”:一问“洞庭湖的景色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情境感染下很容易答出,一是阴,悲,二是晴,喜。二问“详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学生回答,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三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回答,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了揭示“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主题。这就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达到促进智力发展。一般说,凡是需要设置情境的课文,都尽可能去创设,如《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配以图景,结合配乐朗诵。让学生既能得到视觉的触发,又能得到情感的熏陶。

3、在综合性学习中创设情境

综合性学习不同于常规的语文教学,要求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之下,通过把握学习领域在时间上的流变性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来设计并实现学习的综合化。因此在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时,教师应依据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资源现状,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学习场所,让学生在弹性的学习时间内,在变动的学习空间里,全身心投入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开展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学习活动可以在学校里查阅图书资料、地方志,可以在家庭里向身边的亲友进行调查访问,可以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人们的谈话……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虚拟性的、超时空的综合性学习。

4、利用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学鼓励人们要有更多的设想,并且认为:设想提出得越多,则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开发得越好,他的创造思维能力也越强。针对课文所学内容作某些有意义的设想,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童年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如果你有机会参观这两个地方,请设想一下你置身此地的情景。

设想性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独创、新奇和合理想象和联想。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进行设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十分有效,而且十分有趣。

5、结语

以上只是笔者选取情境教学诸多策略中的四种介绍的,要做好情境教学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继续努力,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上一篇: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以生为本 建构高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