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时间:2022-09-13 10:31:10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摘 要】 非谓语动词是高中阶段的语法重点、难点,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但其用法很多,出题形式多样,因而很多学生面对考查非谓语动词的题目无所适从。本文通过“谓语or非谓语?主动or 被动?先发生or 后发生?”三个问题的逐步设置阐述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非谓语动词解题法。

【关键词】 谓语 非谓语 主动 被动

随着均衡教育在我省的开展,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我们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电子白板代替了黑板,电脑成为日常教学的工具,为大批学生的成才插上了翅膀。下面,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 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信息技术和网络让我们拥有了较之以前极为丰富的资源,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素材、图片、动画、音乐、练习题。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进修搭建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平台。人类社会进入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后,“终身学习”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对于我们教师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更需要“时时学习,即时更新”。再次,网络的普及,为教师所有同行们的交流提供了可能。

2.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农村的孩子们进初中之前基本上没接触过英语,即便有所耳闻,听到的几乎都是英语有多难学,基本上还没迈入英语课堂,一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对初一的孩子进行教学时,基本上每节课上课前都让孩子们先欣赏一曲类似的短小而曲调又易上口的英文歌曲如果会了他们自然也会跟着一起唱。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诱导,慢慢的孩子们的感觉自然就不一样了。其原因就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仅不是单一的刺激,而且是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

新目标英语主要采用任务型学习,每一个学习板块,都有一个实际的生活或活动场景,就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Good morning!为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还原英文版的开校场景,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问候,这定能使所有的孩子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创设适当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好所学的知识,当然也引起了学生们对英语浓厚的兴趣。

3. 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英语课堂的容量。为此,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学生们对英语更多的求知欲。网上资源日新月异、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视频资料、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等。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比如一些简单易懂的科普小知识、有趣的英文小笑话、简单的英文对白等等都是不错的素材。

4. 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英语不同于母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一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语交际情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景。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却为课堂英语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

例如,教学“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这一语言内容时,当他们知道该怎么用了后,我就展示用PPT课件事先设计几个不同的场景有饮料店、水果店、文具店、餐馆等,让学生运用该语言模型自己去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使用,当学生亲身体会时,顿感真实亲切,激情高涨,大家都自觉在小组里看着画面分配角色,然后开始积极的交流、表达,似乎都已身临其境。最后当孩子们准备得差不多后,就用多媒体在展示相应画面的同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孩子们表演自己准备的生活场景加以运用。这样不管是表演的孩子还是当观众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了。很自然的在这些不同的场景里交流信息,让孩子们的输出和输入的口头的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5. 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是一个知识创新型社会。信息技术给了笔者们新鲜的血液,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英语老师,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1]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 胡礼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 钟绍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与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09).

上一篇:简析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障碍――非语言因素 下一篇:DNA完整性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