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让第三次分配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2022-09-13 05:31:59

创造条件让第三次分配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慈善领域作为区别于政府、企业的社会“第三部门”,能够深入到市场和行政难于涉足的领域,缓冲矛盾、解决问题,保持社会机体健康运行。论文从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和创新等角度系统阐述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最后从培养慈善意识、加强税收引导和建立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慈善事业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 慈善 公益基金会 志愿者

现代慈善被公认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和强制性税赋征收之后,以自愿为原则的社会再分配,有助于弥补前两次分配中存在的不足,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的价值认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顯,由此产生对收入分配调整和多层次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仅依靠政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创造条件使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

一、我国慈善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仍不相适应。

从规模方面看,2010年全国接受各地捐款(物)60117亿元,约为当年GDP的0.15%。全国基金会1,843个,其中非公募基金会仅800个,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美国个人捐献就占到GDP的2%以上,各类慈善基金会达75,000家。我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

从组织结构看,现代化、富有生机的慈善体系还远未形成。经过历史的长期磨合,在美国等慈善事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政府、慈善基金会和慈善组织之间形成了一整套良性互动的体系。政府在法定范围内对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进行监管.同时又出资购买慈善组织的服务填补其公共职能的空缺;由私人和企业建立的各类基金会根据自身不同定位资助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同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大量慈善组织在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支持下,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专业、细化的服务。相较而言,我国慈善事业行政色彩较浓,民间慈善组织不发达,仍带有过分依附于政府的倾向。慈善事业在获取资源、缓解社会矛盾、救助困难群体方面还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的安排,也没有形成稳定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来源多为项目性和一次性募捐所得。部分慈善组织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的捐助热情。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困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十二五”期间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13.26%,较2000年提高2.9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这一问题将进一步凸顯,由此带来对养老、关怀服务的巨大需求。此外,随着社会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专业、细化,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时间和感情方面的投入。处理大量琐碎具体的事物,政府部门很难做全、做好,而这正是慈善组织擅长的领域②。把政府社会救助和福利方面的部分事务性职能移交给有资质的慈善组织,应成为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慈善事业有利于缓冲社会矛盾

相较于许多欧洲国家,美国社会福利水平偏低,但整个社会依然相对和谐,发达的慈善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慈善事业使富人有了回馈社会、帮助弱者的理想渠道,疏导了社会矛盾,使财富格局发生良性变化,倡导了高尚的社会理想。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还相对较多,近年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板结现象日趋明顯,普遍认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大力发展被称为“社会稳定器”的慈善事业,倡导健康和谐的财富观念,实现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很有必要。

(三)慈善事业能够创造就业岗位

作为现代社会中除政府、企业外的第三领域,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基于41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慈善组织就业占到非农业人口的5%,服务就业的10%。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总数达到140万个,就业人数占到就业总人口的8%。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的慈善组织有19万个,60万名受薪专职人员,92万名志愿工作者。近年来,伴随着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大批企业管理、金融和信息方面的人才被吸收到慈善领域,慈善事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四)慈善事业能够促进创新

现代慈善基金会是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要资助者。基金会不像企业那样受到短期经营约束和利润考核,因而能够支持一些风险很大却具有重大公共意义的科研课题,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在全球性传染病防治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美国,私人捐助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资金来源,为形成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提供了物质基础。还有一些基金会直接定位于从事具有前瞻性的公益事业,为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相关辅导。慈善基金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触媒。

三、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在我国构建现代慈善体系,首先要对慈善事业进行正确定位。慈善事业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与政府、企业有着根本区别的部门,是一项制度化、专业化的事业。客观的说,政府对于慈善事业起步和早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直接参与慈善事业多,对民间慈善机构管理和限制多,推动、规范、扶持和服务较少的现状已经不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政府退出部分不擅长的领域,实现自身向立法者、监督者、倡导者和慈善服务购买方的转变,让慈善事业回归社会属性和民办本色,应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四、关于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全社会现代慈善意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朴素道德情感。近几年,面对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民间慈善已经顯现出惊人的力量。然而,相较于事件导向的分散善行,现代慈善更为看重的是将慈善纳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工作机制,而将慈善作为公民责任的现代慈善理念则是慈善救助常态化的社会思想基础。因此,要把现代慈善理念列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现代慈善知识,让慈善作为一种全民性的主动和日常化活动深入人心。收优惠。通过严格监管杜绝借慈善;之名偷税漏税。(2)遵循国际惯例,容许慈善机构从慈善捐款中提取管理和运行费用。(3)考虑开征遗产税、赠予税,提高奢侈品税幅,引阶层的主流行为。

(五)鼓励公众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现代慈善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将普通人潜在的同情心与助人天性实现成社会领域广泛的互助行为,有效填补社会管理的真空领域,增强社会连结感。我国应大力倡导大学生、公务员等参与志愿者服务,发挥积极带动作用,释放民间慈善潜力。可考虑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综合测评;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慈善日等多种形式为员工提供参与志愿者服务的长效平台。

(六)注重培育慈善事业专门人才

现代慈善是一项专业化事业,管理基金会、运作慈善组织离不开具有金融法律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直接服务于受助导富有阶层将资金投向慈善事业。

(三)构建慈善资金监督体系

慈善机构公信力对慈善事业的开展有着极大影响,建立健全慈善组织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在我国意义重大。(1)外部监督方面,财政、税务和审计等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民间评价机构和公民个人的监督作用。(2)强化慈善组织内控机制,资金申请、拨付及运营费用的预算、核销均应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3)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捐款数目、捐赠对象、救助方式、救助金额和救助结果进行全方位公开。

(四)支持慈善公益基金会发展

在慈善事业发展成熟的国家,

(二)建设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和税收环境

法律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慈善专门立法,理顺现有相关法规,明确慈善事业法律定位,规定慈善组织的主体资质、性质、使命和管理运行准则,扫清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障碍。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激励慈善捐赠的有效经济杠杆。根据我国情况,建议:(1)将慈善捐赠享受税前全额扣除的待遇作为全国统一政策加以实施,向任何合法慈善组织捐赠都应享受税各类由私人捐款设立的慈善基金会是慈善组织活动的重要经费来源,也是富人支持慈善事业的主要渠道。慈善基金会根据其创立者确定的主旨广泛参与到教育、医疗、环保等不同领域,在为相关慈善组织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捐赠者带来按照个人理想改善社会的成就感。我国富裕阶层已经形成,对基金会这种模式也开始逐步接受并产生兴趣,因此,要从社会舆论、税收引导等方面形成促进慈善基金会发展的合力,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门槛,使捐资设立基金会成为富裕群体也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相关背景。“十二五”期间促进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人才投身于这一事业。因此,可考虑在各大院校有针对性的设立相关专业或是具体方向,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慈善机构工作,对有慈善事业工作经验的学生比照支教情况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本文作者

杨阳 社科院财贸所国际贸易方向博士

上一篇:实现“住有所居”应当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 下一篇:“淘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