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造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

时间:2022-09-06 05:17:22

【前言】积极创造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收支分离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征收社会保险费,原来社保部门征收、管理、支出“一条龙”,缺少监督和制约,难以保证国家社保资金的安全。因此,有些地方出现挪用、贪污社保资金的现象。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建立被...

积极创造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

2010年4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提高统筹级次,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或称“社会保险税”,是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而开征的一种目的税。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对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或受自然灾害影响,丧失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时,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的一种措施。社会保障税1935年最早开征于美国。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为有效筹集保障资金,都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或社会保障费。社会保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狭义的社会保障主要指社会保险。在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安排的。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对资金的需要,在劳动者及其亲属遭遇工伤、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风险时,提供资金帮助。我国研究开征的社会保障税,实际上是把现行的社会保险费改为税,而不是在收费的基础上再征税,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

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市场经济是公平的、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一部分企业取胜、发展,另一部分企业可能失败、破产。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没有收入来源;加上遇到工伤、疾病,开支加大,负担加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失去保障。因此,为了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建立起来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1984年在广东、江苏、辽宁等省的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缴费制度。其中,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险费由企业和单位交纳,个人账户部分的社会保险费则由个人缴付。社会统筹主要起社会互济的作用,交纳者为雇主,受益者为雇员。同时,雇主缴纳的数额与今后雇员取得的数额并不对应,对应的只是同一地区的全体雇主的缴纳与全体雇员的领取。社会统筹有利于缩小企业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个人账户则是用于自我保障,从个人来看,多交纳者多享受,体现差距,注重效率,促进参保。这种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模式,是适合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国情的保障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暴露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形势的发展,要求用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这是因为:

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强化征管,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虽然从世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来看,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既有征税的办法,也有收费的形式,但征税的国家所占比例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征收社会保障税或薪给税的国家已达80多个,占全部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60%以上。同时,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收费,虽然依据的是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也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但由于其各地标准不一,覆盖范围小,强制性、严肃性远不如税收。加之,“社保费”由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征收,手段软,刚性不足,不少企业尤其部分中小企业便将合同工改为短期劳务用工,或采用延长新员工试用期,少报正式员工等办法,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欠费现象严重。后来部分省区改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征管力度加大,缴费率明显上升,但征缴中的其他矛盾却随之产生。因此,只有改“费”为“税”,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筹集。

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社会保障税由税务机关集中征收,可以减少征收机构和压缩征管人员;同时,税务机关征收手段先进,人员素质较高,征收经验丰富,可以节约征收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提高征收效率。

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收支分离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征收社会保险费,原来社保部门征收、管理、支出“一条龙”,缺少监督和制约,难以保证国家社保资金的安全。因此,有些地方出现挪用、贪污社保资金的现象。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建立被外国实践证明有效的,税务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发放,审计部门监督,收支分离、“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四部门各司其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社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解决征收社会保险费时,因地区统筹,劳动者居住地与提供劳务地、缴费地不一致而造成的领不到社会保险金的问题,解除缴费者的后顾之忧,保护纳税人权益,保障百姓生活,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险费,有利于制度公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开征社会保障税,税法公开,有利于纳税人了解征税的对象和征收的标准。同时,征税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让百姓了解“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支出使用情况,增加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证“社保”资金安全。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及我国存在问题

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虽然具有必要性,但必须具有可行性,必须具备开征的条件。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有足够的税源。开征新的税种,首先要有足够的税源,税源不足就没有开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企业不断壮大,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据统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5万亿元,增加了91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412.13元和133.6元,增加到2009年的17175元和5153元,分别增长了40倍多和37倍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整理)。经济发展,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足够的税源。

第二,有基本的社会共识。开征社会保障税,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基本的社会共识。这样,征税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税法才能得到遵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税法宣传,人们对征税增加了认识,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也有较多的了解,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有一定的认识。理论界对开征社会保障税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有益的探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对开征社会保障税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一切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第三,有较好的法制环境。征税不仅要有实体税法,还要有较好的法制环境。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逐步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加,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

第四,有健全的征收机构和管理队伍。建立健全税收征收机构和管理队伍,也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不仅税收征管有健全的机构,充实的队伍,先进的手段,丰富的经验,而且多数(共19个)省区还有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实践,这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较好的组织基础。

总之,开征社会保障税,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有一定的条件,但还不够充分,严格讲,还不具备全面开征的条件。理由是:

第一,没有社会保障法。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社会保障的目标、对象、形式,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法,保值增值的途径,发放的标准,支出的管理等。只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人们才能正确认识和自觉交纳社会保障税。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作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法律基础的社会保障法,因而不具备全面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

第二,人们的认识差距大。不仅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而且透明度不高,宣传不到位。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不少人误解和抵触开征社会保障税。他们误认为政府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同时,又征社会保障税,加重个人负担,其实不是这样。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必须增加制度的透明度,让纳税人了解开征的目的,负担的状况和可以得到的利益,统一认识。

第三,“社保”统筹层次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大多数地区还停留在县级统筹阶段,地级统筹的不多,省级统筹的就更少。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社保”统筹层次低,各地社保费的征管制度不同,征收与发放的标准不一,管理水平相差很大。社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用全国统一的标准来征收税款和发放保障资金,富裕的地区多交少得,差距如果过大,自然带来阻力,遭到这些地区的强烈反对。笔者认为,只有各地基本达到省级统筹,才具备在全国统一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

第四,还没有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开征社会保障税,除了政府和纳税人的关系外,还牵涉到多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到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各有关部门存在着争权争利的现象。如果制度划分不明确,职责不清楚,必然造成部门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影响征收,增加不必要的协调成本,损害缴费人的利益。

努力创造条件早日开征“社保税”

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完善税制的需要。笔者认为,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征:

建立社会保障法要在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障法,为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立法要公开,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同时,法律规定要合理,不仅要规定企业职工、事业单位人员参保,企业事业单位交税(费),而且要求公务人员也要建立个人账户,党政机关也应缴纳社会保障税(费)。要建立平等的社会保障机制,坚持普遍性和公平性。

要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保障税知识对开征社会保障税,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认识。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订出逐步提高社会统筹级次的时间表。要争取用2-3年时间,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统筹由县级提高到地级;接着,再用2-3年的时间由地级统筹提高到省级统筹。在大部分地区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开征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税,以税代费。这正如谢旭人部长所说,要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提高统筹级次。

开征社会保障税,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进行笔者认为,开征社会保障税需要一个逐步推行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时间上,应先单位后个人。也就是说,先把企业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改为社会保障税,全国统一标准征收和发放。以缩小地区差距,缓和地区矛盾,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而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仍保留个人账户,让劳动者个人缴得多也取得多,承认劳动能力的大小和劳动贡献的多少,体现个人之间劳动的差别和收入的差距,激励劳动者提高效率。但个人账户的资金,应允许缴纳者按法律规定,在全国任何地区领取,以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待条件成熟才实行全面的“费改税”;在地域上,应先城镇,后农村,先普及城镇“社保”制度。对有条件的农村可进行“社保”改革的试点。对不具备条件的,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待条件成熟才逐步实施;在次序上,先试点,后铺开。可选择某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或行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

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原则考虑各地的收入差距和承受能力,开征初期,社会保障税的负担只能等于或低于社会保险费的水平,不应因为社会保障“费改税”而加重企业和劳动者的负担,引起缴纳者不满,影响社会稳定。要坚持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如果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保”收入不能满足“社保”支出的需要,不足部分应由政府承担。因为现阶段领取社会保障金的人,当年没有缴纳“社保费”,这部分资金已上缴国家,构成国有资产。因此,建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或转让部分国有资产来弥补,以保证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需要。

(作者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税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

上一篇: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新举措 下一篇:如何看懂中国的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