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 促进参与

时间:2022-10-21 12:43:24

创造条件 促进参与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急于求成,不待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便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这样,许多学生对于新知识一知半解,以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既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教材为例,浅谈本人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唤起回忆,做好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找准学习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才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技能上、思路上、方法上的准备。如数学“工程问题”时,先安排了一组复习题:①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②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③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通过①②的解答,复习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在使学生明确没有给出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用相当于“1”的分率来表示。题③则复习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唤起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引发出知识的增长点: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答?促进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有效性

1.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数学说算理,在公式数学说推导,在应用题教学说思路等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开发思维,增进智力。

2. 重视学具操作。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学具操作这一教学手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观察演示后让学生讨论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断,从而理解圆面积转化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后公式的推断,从而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进而组织转化前后周长的变化。

三、组织练习,把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当精心设计练习题,把大纲和教材中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通过一些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范例,使学生能通过习题的思考、讨论、解答,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

1. 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变式练习。知识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作为依据,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练习中要不断变换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抓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尝试法、学导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去。教师重在启发引导,促进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如何有效记忆英语单词 下一篇:英语视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