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复述:立足文本的辐射与生发

时间:2022-09-13 02:29:51

课文复述:立足文本的辐射与生发

复述――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复述练习,学生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记忆力、逻辑思维力、口头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复述是一种基于文本,立足文本,又向听说读写各方面生发的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复述这一方法,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重视和加强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守住“复述”三分地

复述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各册均有6篇左右课文有复述的要求。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复述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老师对“复述”这样的练习不置可否,课堂时间不够了就一带而过甚至不管不顾;有的老师则直接将“复述”改成“背诵”,或者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下去而鲜有检查反馈。学生没有明确的复述概念,更不知复述有哪些方法,应当达到怎样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复述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复述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保证日常教学中学生训练的时间,守住“复述”的一亩三分地,不被其他训练项目挤占,为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保障。

二、建好“复述”训练场

1.培养复述兴趣

老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它成为复述的实践地、训练场。这个训练场,首先要点燃学生复述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示范复述,让学生感受到复述的魅力,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获得复述的成就感,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复述中循环反复,掌握复述的技能,并对此保持永久的兴致勃勃的状态。

2.制定年段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中高不同年段提出的复述要求,复述训练至少分成这样三个阶梯:

低年段:片段复述与生动复述。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整体把握较少,对片段印象深刻,遵循这一特点,让学生选择他擅长的一个片段,将这个片段讲清楚、讲生动、甚至表演出来,便可达到复述要求了,重在培养学生复述的兴趣。

中年段:完整复述与详细复述。中年段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把握故事内容,在进行精彩的片断复述的基础上,体现故事的完整性显得尤为必要。这将为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完整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年段:概括复述与创意复述。高年段学生长于理性思维,并有丰富独特的阅读体验,较适合创造性复述。如改诗为文式的复述:学完《寻隐者不遇》后,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的“文包诗”形式编创这个故事,易于模仿又极富挑战,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关注方法指导

(1)表格整理。将文章中的不同事物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对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如《蒲公英》一课,可以设计蒲公英的想法、去向、结果三列表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复述的思路,还能促进学生发挥想象:飞往泥土的蒲公英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补白,使故事情节完整。

(2)罗列提纲。能将情节较复杂的课文分片段归纳好,然后确定重点,详略得当地复述。如《嫦娥奔月》人物较多,情节较复杂,我和学生归纳出了“后羿射日,逢蒙拜师”“逢蒙抢药,嫦娥吞药”“嫦娥奔月,后羿追妻”“造福百姓,百姓纪念”这样四个小标题,并将第二个环节作为重点,学生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复述,点燃了学生复述的激情。

(3)图片提示。学生根据文本的主要内容,画出或提取书本中的主要情节的场景图,从而图文结合,将故事主要内容讲述出来。如《三袋麦子》一文,书本中已经有了土地爷爷分别见到小猪、小牛、小猴的三幅图,图中反应的故事内容十分具体,人物表情也很生动,能够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环节将课文内容完整的复述出来。

(4)关键语词。抓住起承转合的关键词,如时间顺序的词语,先后顺序的连接词等。《推敲》一文中有“一天……第二天……这时……接着……”这样十分鲜明的提示词,抓住它们,学生便能够有条理的复述故事。像这样的复述方法还有很多,如问答式复述,续写式复述,补白式复述等。

三、优化“复述”评价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羞涩的心理状况更趋普遍,有的学生怕说不好不敢大胆展现自己,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多举办“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活动中评价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情况。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员轮流在组内复述,推荐好的、有进步的在全班展示,不落下一个,又能以一带多,共同进步。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的兴趣,从而师生联动优化复述的评价机制。

上一篇:借助情感教育,让学生享受语文 下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