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3 12:56:47

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4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58%。不同性别之间(χ2=2.841,P>0.05)、不同年级之间(χ2=2.088,P>0.05)、不同年龄之间(χ2=4.2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42%的学生有过经历,96.23%的学生初次的对象为男女朋友,1.89%的学生初次对象为商业性伴,3.77%的学生初次对象为同性性伴;58.49%的学生初次时使用了安全套。结论自贡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在一般水平,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今后需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促进行为改变,促进早检测和早治疗。

[关键词]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的疾病,已逐步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自贡市是四川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市州之一,高校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状况不容乐观。为了解自贡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为制定学校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11对自贡市某理工院校本部校区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高校本部校区二、三、四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不在此校区。

1.2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集中地点,随机抽取4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国家哨点监测青少年监测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等信息。在学校配合下,参照国家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由疾控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匿名自填问卷,并对调查内容保密。发放问卷4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

1.3分析

用EpiData软件录入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64份,收回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中,男生273人,女生191人;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对象数分别为154、188、122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98岁,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23岁。

2.2知识知晓情况

2.2.1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本次调查问卷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8道题,答对6道及以上即为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8.58%。其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以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3道题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9.35%、99.14%和96.34%,“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仅为50.43%(表1)。2.2.2不同性别、年龄和年级学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之间(χ2=2.841,P>0.05)、不同年级之间(χ2=2.088,P>0.05)、不同年龄之间(χ2=4.2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χ2=11.965,P<0.05)、“只与一个性伴发生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χ2=52.189,P<0.05)两道题目,男生与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题目知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4)。

2.3相关情况

本次调查中,53名(11.42%)学生有过经历,男生与女生各为47名、8名,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0.13%和1.72%;24.52%的学生初次发生在二年级,52.83%的学生初次发生在三年级,26.42%的学生初次发生在四年级;96.23%的学生初次的对象为男女朋友,1.89%的学生初次对象为商业性伴,3.77%的学生初次对象为同性性伴;58.49%的学生初次时使用了安全套。有过经历的学生中,最近1年42.51%的学生与男女朋友发生过,其中54.55%的学生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31.82%的学生有时使用安全套,13.64%的学生从未使用安全套;24.53%的学生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84.62%的学生最近一次时使用了安全套;3.77%(2名)的学生做了HI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讨论

3.1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应达到90%以上。本次调查显示学生知晓率为88.58%,仅有3道题目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有4道题目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仍有1道题目的知晓率尚未达到60%。本次知晓率调查结果与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尚有差距,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应当积极促进学校艾滋病防控“3+2”工作方案的落实,疾控机构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建议学校积极落实艾滋病防治专题教育或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1,2]。

3.2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

本次调查中,11.42%的学生有过,高于何绍芳[3]的研究,58.49%的学生初次时使用了安全套,13.62%的学生最近1次与男女朋友发生时没有使用安全套,15.38%的学生最近一次与临时发生时没有使用安全套,提示大学生对于安全套的使用意愿不强,不能认识到发生不安全之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易发生意外怀孕、导致感染性病或艾滋病;也说明学校性健康教育没有真正普及,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建立有效的健康观念[4-5]。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艾滋病性病,避免意外怀孕[6]。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整合各类资源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园内设置安全套自助售套机,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力量,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行为意识的改变[7]。

3.3促进主动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本次调查中3.77%(2名)的学生做了HIV抗体检测,这说明学生主动避免疾病的意识和行动力不强。目前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感染者人数持续上升,青年学生感染者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0.9%上升到2012年的1.7%,感染者中男生的比例占95%,其中感染途径为男男的占70%[8]。调查显示3.77%的学生初次对象为同性性伴,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将男性同性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今后学校应与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建立长久工作机制,扩大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及咨询检测工作覆盖面,促进有高危行为学生及早检测,对于感染学生应当动员其早治疗,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高校内的蔓延。

作者:张斌 姚菲菲 董利民 谢艳 李明 罗菲

上一篇: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与体会 下一篇: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