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平台建设

时间:2022-09-13 10:13:06

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平台建设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学科导航建设正是图书馆服务模式迅速发展的产物。目前,在图书馆领域学科导航已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学科导航这一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并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查找各类学科信息的新的平台。

关键词:学科导航;信息资源;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10-02

学科导航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是一项突破传统信息资源检索模式的关键技术,是对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学科导航的目的是使读者迅速地可从一个网站直接漫游到导航链接的互联网的某个角落,引导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关于某一专题的网址或数据的集合。

一、关于学科导航的理解

学科导航以特定学科为基点,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再结合超文本技术,对海量的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挑选采集、分拣筛选、整序,再用合适的分类法以及推介,为广大专业人员指引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的最短路径。本质上它是一个虚拟的信息资源库,在物理上并不存储任何实际的网络资源。可以说学科导航是图书馆的一种资源地图,是读者获取所需信息的最初阶段用到的定位系统,是一种指出获取学科信息途径的目录和指南,它可以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健康信息。

二、学科导航建设背景

广义的讲学科导航的产生和兴起是基于大量科研工作者对规范化的网络学术资源的需求而建设的。以前如果说“找不到用户所需的信息”那是因为在网络上信息太少,而现在“用户找不到所需”的信息则是因为网上零散的信息太多。这就产生了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准确结果的各种个性化服务。学科导航作为一个个性化主动服务,将使读者通过尽可能小的努力去获得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它是信息领域发展的产物,是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其目标是实现“信息找人,按需服务”。

三、学科导航的特点

学科导航对网络上与某一主题相关的站点进行收集,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以用户熟悉的方法组织起来,更适应用户的需求。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点,学科导航具备了浏览、检索以及相互交流等功能,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和专业性。作为一种个性化服务学科导航的实质是其针对性。它的针对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它的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导航是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服务的。学科导航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每一种学科导航是针对某一学科的、围绕着某一主题的。一般都用专业搜索引擎或专业网站来查找获取某一学科的专业信息。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网站在专业信息查找方面更具有优势,是获取专业学科信息的一个捷径,从而学科导航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源必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它以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作为重点,供读者参考。学科导航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先通过浏览的方式层层遍历,再通过信息检索连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这样组织的信息的专题性和针对性比较强。

2.准确性和系统性。学科导航必须保证收集信息的准确性,不能随意的把网络上流传的没有根据、不靠谱、没有学术性的信息作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的内容。它的内容必须通过专业性的收集、筛选、审核等流程。导航要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来把网络资源归入馆藏的体系当中,并使之成

为图书馆资源的有机组成,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学科导航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体现它的系统性原则。

3.实用性和全面性。学科导航的实用性取决于它是否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资源收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学科导航设置了多元化的栏目,内容比较全面。图书馆学科导航以馆藏资源为主,同时还收集了其他网络资源,其中包括政府免费资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网站资源、各类门户网站及学习网站等,覆盖度内容范围比较丰富。学科导航通过把真正属于某一学科的内容全面纳入,把各类资源充分挖掘、整合而提高了它的实用性和全面性。

4.易用性和互动性。学科导航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业务。方便、快捷、直观的界面,多样的学科导航链接入口,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读者在信息海洋中捞取所需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学科导航通过个性化的推荐、个性化的信息检索以及个性化的网站网址等形式为读者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服务平台,用数据挖掘技术较少地减少了知识从获取到利用的中间环节。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以电子邮件方式与导航建设人员进行互动,可以进行信息咨询以及资源推荐。

四,学科导航建设的主要工作机制

1.人员培训。对于学科导航建设而言,人员培训是关键。导航建设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职责、服务对象以及工作流程。要求建设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软件技术水平、检索技术能力、外语水平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2.分工。分工协作、各尽职能是学科导航建设的要点之一。分工机制的完善是顺利进行往后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分工上,学科馆员是学科导航的主导者和建设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用户)在资源评价和导航建设过程中也有各自重要的作用。

3.导航学科的选取与调查读者需求。基于各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外界环境、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不同高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色,各自都有专业和办学特色,都会有一批本校的骨干专业和重点学科。因此,学科导航库建设的重点必须是以本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为主。

读者是学科导航建设的服务对象,分析读者需求是服务的核心。导航建设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围绕着读者进行。导航建设人员可以利用规范分析法对读者需求进行分析,明确用户所需的信息范围、类型、提供方式等规范模式,并通过一种规范化和直观的方式把资源整理好再提供给读者。要加强导航建设人员与用户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传统方式,还可以利用最新最流行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最快最广阔地获取用户的需求,如在线调查、微博、微群推荐、Email调查等。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户访问WEB时服务器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挖掘,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科研究方向,向用户提供更适合、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果导航建设中忽视了用户的真正关注和需求,不对用户需求做认真调查、分析,无法建立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导航。

4.选好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首先导航的结构层次要适中,把筛选好的信息资源分为几个主题区域,在此基础上设计导航图表,表明层次结构。层次结构一般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否则显得组织混乱。利用知识树(分类)方式,按照体系分类法的原理和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直接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5.学科导航模块设计与组件模式。建模的目的是识别用户的信念、目标和计划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导航的建模过程与特定的学科领域密切相关。模块的设置要能够明确地反映学科内容,让用户一目了然,直观,避免繁杂的搜索过程。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中一般用全国统一的共建模式。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领导下的全国重点高校图书馆共同承建的学科导航建设模式。CALIS通过制定统一的资源选择标准、元数据规范、著录规则、资源类型表等来进行学科导航建设的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如“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项目,即在CALIS管理中心的统一领导下,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合作建设、分头维护、集中服务、全国共享”为建设方针分布完成。

五、总结

图书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结合用户需求,绝不只是阅览和借还书刊的场所,而将逐步成为提供各种特色服务、针对以及进行信息管理的中心,不断地提高读者的满意率。学科导航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开通各类个性化服务的典范例子之一,其最终目标是针对每一个人和每一项特定任务,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即时即用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金燕.对香港八所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的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8):64-70.

[2]夏文弦.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发展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9-20.

[3]赵曼娟.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J].高校图书馆情报论坛,2011,11(4):22-25.

[4]刘金涛.复合型图书馆环境下基于课程的学科――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案例研究[J].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2013,(5):79-83.

[5]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7-114.

作者简介:扎依达・木沙,女,1984年7月出生,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新疆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 下一篇: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