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理论依据与路径分析

时间:2022-09-13 07:03:37

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理论依据与路径分析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在实践中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和主轴,但其能否实现价值创造尚未有理论上的答案。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对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从理论层面进行了诠释。由于现实世界中,成本和交易成本广泛存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确实能够创造价值。降低违约可能性是核心理由,降低成本和交易成本是两条具体路径。

关键词: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成本;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17-04

一、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理论依据:降低违约可能性

银行价值创造是指银行收益扣除风险产生的预期损失和为覆盖非预期损失而持有经济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经济价值的增加,是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1]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人员计量的在给定置信水平下为覆盖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而需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在非预期损失真正发生时能够维持运营,在债务人违约时能够缓解其破产压力。[2]经济资本管理 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和主轴。那么,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实现价值创造吗?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将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新古典主义金融理论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和完整的。 在完美和完整的市场中,所有参与者信息完全,可以彼此无成本直接签署合同,银行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3]即使银行仍然存在,但不存在违约成本,银行就没有必要为风险产生的损失匹配相应的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管理也就不再必要。然而,现实世界中,可以看到信息不对称、成本和交易成本实际存在,所以银行确实是有存在的价值。同样,银行违约成本十分巨大,所以银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降低违约可能性,也确实能够创造价值。

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考虑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银行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

(1)

式中,BV表示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银行的价值, 表示成本和交易成本为零时的银行价值,EAC表示预期成本,ETC表示预期交易成本。其中,EAC和ETC的计算公式如下:

EAC=p×AC (2)

ETC=p×TC(3)

式中,p表示违约可能性,AC表示成本,TC表示交易成本。式(2)和式(3)揭示的是经营良好或者存在问题但尚未发生违约现象时的预期成本和预期交易成本。公式分别包含两个因素:银行未来违约的可能性以及成本或交易成本。银行违约可能性是风险的函数,当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越大,又没有匹配适当的资本时,银行发生违约的概率就越大。

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帮助降低银行违约可能性,降低预期成本和预期交易成本,从而创造价值。经济资本管理通过降低银行价值分布的波动性(方差)能够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在没有经济资本管理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分布很宽(实线),处于违约点DP左边的面积(即违约的概率P1)相对较大。通过经济资本管理,银行可以使资产分布变窄(虚线)。需要说明的是,违约可能性从P1点降低到P2点本身并不能增加银行的价值。但是,它可以降低由违约可能性所导致的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违约带来的一系列成本是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核心理由。

图1银行价值和违约临界线的变化

虽然银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也存在成本,即图1分布曲线中进行经济资本管理银行的预期价值均值低于没有经济资本管理的情形,但只要经济资本管理的成本低于银行违约带来的成本,经济资本管理就能够创造价值。即如图1所示,相对于P1点,违约点P2左边(阴影)的面积要小得多。

二、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路径之一:降低成本

现代银行的产权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模式。一旦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就需要研究如何统一各关联方的利益,以及由此引起的成本。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能够降低违约可能性,从而降低由非系统风险、资产置换、投资不足所引起的成本。

(一)降低非系统风险引起的成本

银行体现了不同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协议安排,这些关联方间的利益或许相同,或许存在冲突。经理人、持有股份较多的股东、银行员工,通常无法分散伴随银行的风险,要承受银行违约可能性变化所致的价值变化,因而对银行违约可能性的变化十分关心,并产生某种风险偏好。

经理人具有风险厌恶的偏好。经理人的财富通常表现为薪金和所在银行的股份,其财富集中在银行,与银行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事实意味着经理人的风险并没有有效分散,他们承担了高于市场组合的风险,因而会索求更高的补偿。经济资本配置可以部分分散银行经营中的非系统风险,相应减少对这部分风险溢价进行补偿的成本,而风险溢价补偿成本的减少将增加银行的价值。此外,如果银行违约可能性很高,本可以“另谋高就”的经理人员也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或者要求持有公司更多股份,从而增加成本,间接损毁了银行总体的价值。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这部分成本,为银行创造价值。

持有银行大量股份的投资者也很难分散银行的非系统风险。尽管这些投资者可以更加密切地监视银行的一举一动,但是他们更加厌恶风险,而且希望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银行管理层。特别是银行违约可能性很高时,这些投资者会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这显然增加了的合同成本。

银行员工也存在风险厌恶的偏好。虽然员工不是银行的股东,但他们将大量的人力资本(例如只适用于银行的特殊技能等)投资到银行。如果银行的违约可能性很大,则这些员工将会要求更高的薪酬,降低对银行的忠诚度,或降低自身的努力程度。经济资本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这部分成本;另一方面经济资本绩效测评可以有效地消除业绩指标中的“杂音”,为员工的业绩测评和奖金发放提供良好的基础,使奖金更具激励作用,从而实现价值创造。

总之,违约可能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增大了银行和未分散风险的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合同成本,最终会造成银行经济利润的减少,损毁银行的价值。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改善同这些利益关联方的合同条件,从而降低这些额外的成本,为银行创造价值。

(二)降低资产置换引起的成本

资产置换涉及到银行股东和债权人的问题。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问题表现在:股东通过任命管理者和制定薪酬计划对银行决策程序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拥有对银行残值的权利;债权人只是出资借给银行,对银行决策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只取得约定的利息。股东持有的权利类似于银行价值的看涨期权,因为他们有权在一定期间的任何时点偿还债务并拥有对银行的权利。同其他形式的期权一样,随着银行资产回报率方差的提高,股东所持银行股权的价值也会相应提升。于是,股东会改变在发行债券融资时承诺的投资低风险项目,转而投资高风险项目。这种行为被称为“资产置换”,目的是增加股东的权利,降低债权人固定的索偿权利,是将银行财富从债权人向股东转移,通常对银行整体并无裨益。

随着资产置换水平的提高,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反而会日益陷入困境,加大银行违约的可能性。陷入困境的银行将实施更大风险的投资项目,只要该项目存在巨大逆转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受EVA为负的投资项目,这实际上形成了债权人承担“向下风险”、股东享有“向上收益”的分配结构。

正常情况下,债权人一般都会预计到这种行为,因此会对债券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从而加大债券融资成本,降低银行价值。或者债权人将在合同中限定更为严格的条款等,这可能会使银行投资策略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使银行丧失灵活掌握投资机会的能力,从而增加债务的成本。

经济资本管理可以约束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降低银行违约的可能性,使潜在债权人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银行的债券或者接受较低的利息水平,从而减少负债融资成本,增大银行价值。

(三)降低投资不足引起的成本

投资不足也涉及到股东和债权人的问题。如果一家银行已积聚可观的风险,表现为银行价值预期波动范围增大,那么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会产生投资不足的情况。

首先,银行会主动决定放弃EVA为正值的项目,产生投资不足。当银行违约可能性增大时,股东投资取得的收益和成本不对称。正如迈尔斯所指出的,违约可能性增大时,银行将决定放弃EVA为正值的项目。[4]因为股东对银行剩余资产的索偿权在债权人之后,如果股东觉得这些项目产生的现金流的绝大部分会被债权人占有,那么股东有权决定不投资这些项目。同样,由股东任命的管理层也会出于相同的理由而摒弃EVA为正值的项目。尽管这种行为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会降低银行的整体价值,但是它会改善股东的状况。原因很简单,股东在承担项目所有固定成本的同时,债权人却会获得项目产生价值的较大部分。如果银行的股东和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具有更多的决策权,那么投资不足的问题会更加显著,特别是当银行的市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未来增长期权,而非现有的资产时。

其次,银行有时会被迫放弃EVA为正值的项目,产生投资不足。存款、股本、债券是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当银行违约可能性很高时,一旦存款人意识到此类问题,银行就将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只能寻求股权或债券融资。此时,即使是投资回报率很高的项目,股东也不会愿意增资,因为股东融资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现有债权人变得更加安全。这将使银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被迫放弃此类项目,导致投资不足。

投资不足一方面由于放弃回报率高的项目,直接损毁了价值;另一方面还会带来成本的额外增加。例如,债权人在意识到潜在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投资不足后,会对债券要求更高的回报,因此带来额外的成本。如果降低资产负债率,投资不足的现象会逐渐消失,其中原因是股东越来越有可能占有新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但这种途径对银行而言并不太适用,因为银行本身是高杠杆经营的企业。对具有较高资产负债率的银行而言,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帮助银行降低违约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不足现象。这可以提高对债权人的偿付保证,降低相关的成本,避免错失EVA为正值的项目机会,从而提升银行的价值。

三、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路径之二: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银行违约可能性的增大给银行带来的最主要的交易成本是财务困境成本。银行财务困境成本 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一)直接交易成本

银行财务困境的直接交易成本与银行规模有关。它们包括同破产申请和破产保护相关联的任何法律、管理、会计审计和咨询等费用,同时也包括资产重组、清算和资产出售等费用,以及相关现金流延迟支付对现值的影响等费用。经验数据表明,银行破产的直接交易成本较高,约为破产银行资产的10%。[5]

(二)间接交易成本

间接交易成本是银行财务困境成本的主要部分,是财务困境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相对更容易发生,甚至在没有违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财务困境所产生的费用。财务困境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投资不足问题在财务困境发生时会被严重放大,主要表现为:财务困境可能会使债权人在协议中增加苛刻的限制性条款,影响管理层的决策,从决策机制上迫使银行放弃EVA为正值的投资项目;破产法庭介入银行投资和运营决策后,银行一些业务可能得不到批准,从而进一步加重投资不足的问题;财务困境导致无法进行外部融资,最后只能通过内部进行资金“节流”,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问题;银行处于破产边缘意味着EVA为正值的项目产生的大部分现金流将归债权人所有,股东无法预期正常的回报,因此更倾向于停止对银行追加投资。另一类是财务困境可能会使股东比通常情况下更愿意采取机会主义的做法,提高银行的风险水平,进行资产置换。

2.财务困境将改变不同利益关联方对银行的预期,增加银行同各关联方维系合同的成本。首先,财务困境会改变员工的预期。这将导致核心员工的流失,而此类员工往往具有银行所需要的一些特殊知识和劳动技能。其次,财务困境会改变债权人的预期。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其发债成本将会增加。另外,银行之间一般存在大规模的资金拆借,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在银行间拆借市场上将不得不面对较高的拆借利率。最后,财务困境会改变客户的预期。客户在将资金存放在一家银行时,银行的声誉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陷入财务困境时,银行有可能不得不以高于市场的利率吸收存款,以此来吸引客户的业务。严重情况下,当存款人预期银行可能出现问题时,会通过转移存款或保单解约方式将资金转移至其它安全的金融机构,使银行面临挤兑风险。此外,对信用敏感的贷款客户也会倾向于停止同一个濒临倒闭的银行进行业务往来,其业务可能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3.财务困境使银行倒闭将造成巨大存续价值流失,包括银行营业执照被吊销及其相应的价值损失。詹姆斯(1991)根据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资料研究了银行倒闭所产生的间接成本,测算了银行倒闭时其账面资产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扣除倒闭的直接成本)。他的结论是间接成本平均占倒闭银行资产的30%左右。奥纬公司所进行的类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显示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总和接近27%。[6]

四、结论

1.新制度经济学是研究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价值创造关系合适的理论视角。现代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模式使得股东、经理人、债权人以及员工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相应地会产生成本。同样,现实世界中银行各关联方间维系合同不是零成本,并且银行违约的成本十分巨大。因此,本文首次尝试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研究经济资本管理能否创造价值不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且也是符合实际的。

2.经济资本管理能够创造价值。通过对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和绩效测评,能够降低银行价值分布的方差变动范围,从而降低银行违约可能性。银行违约可能性的降低不仅会降低由非系统风险、资产置换、投资不足所引起的成本,而且会降低其财务困境成本。

3.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系统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进程。经济资本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协调银行各关联方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较好地平衡了风险、资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同时作为控制风险和衡量业绩的基础,是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很多银行虽引进了经济资本管理,但基本都停留在“形似”阶段,对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及测评与国际先进银行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本计量的精确性、配置的合理性、绩效测评的有效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行健.商业银行价值创造与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8,(12).

[2]周行健.关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J].海南金融,2008,(11).

[3]Mason, R.O., Mason, F.M., & Culnan, M.J., Ethic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age Publications, 1995.

[4]Myers, S.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 1977, 5, 147-175.

[5]James B.T. Predicting Bank Failures in the 1980s. Economic Review, 1991, Q1, 9-20.

[6]Schroeck G. Risk Management and Value Cre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2002, 40-85.

上一篇: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金融危机形势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我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