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9-13 06:43:45

网络环境下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的途径和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师范大学2010―2011年度学生工作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24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如何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是高等院校仍需深入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引导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引导高师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就业观;就业观教育

我国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样经历了从指令性计划分配、指导性计划就业、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等几个阶段。其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实现师范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必要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观教育进行思考,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途径进行思考,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高师院校就业观教育的主要方面

就业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是高校具有特点的一个群体,对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高校师范生正确定位择业目标

指导学生择业行为使其指向一定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在就业前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重新认识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定位,与当前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相结合,使择业目标更具体清晰。

(二)引导高校师范生完善自身能力结构

在明确择业目标后,通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与择业目标相匹配的能力结构。高校师范生的能力构成除了具备专业相关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师范生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师范生将能力结构与大学四年的学习相结合,使成功就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大动力与目标。

(三)注重就业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道德观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加强教育与引导工作有利于就业工作的有序化、良性化进行。学校要结合师德教育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

(四)强化师范类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师范类毕业生面对就业单位时,他们除了要应对本专业师范类学生的竞争,还要面对非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应聘者,巨大的竞争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容易令师范类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就需要引导师范类毕业生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

二、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11)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85 亿,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30 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58.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成为他们关注社会,获取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查询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

网络的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有开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网络的开放性使工作空间得到拓展

大部分的高校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都为学生提供了方便上网的条件,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网络拓展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工作空间,教育者可突破时空限制,将就业观教育工作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补充

互联网就像一个庞大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为就业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关就业政策解答、招聘信息、职业测试、劳动法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网上报名、就业指导、毕业生个案指导等就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

(三)网络的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使就业观教育更具吸引力

网络时代是多媒体的时代,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于一身。数字信息技术将使枯燥的就业观理论教育变得生动、形象、活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能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视听效果。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一些就业讲座、就业指导活动制作成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放到校园网,一方面将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另外一方面克服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使教育过程时刻都可以发生。

在就业网站上还可开设就业论坛,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对就业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疏导,提供一些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疏导的方式等等。通过聊天室进行个别辅导和思想交流。通过聊天室(OICQ) 进行个别辅导答疑和思想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单个、细致、深入地思想教育。以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形式使就业观教育更具时代色彩和吸引力。

(四)网上交流的交互与匿名性创造了平等宽松的交流空间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或者与老师交流,这种宽松、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平时不方便说、不敢说、不愿意说的话可以在网上吐露,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提高就业观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入脑贴心。

(五)网络的即时性增加了就业观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一方面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在网络能够第一时间得以传播;另一方面通过浏览大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即时评论,学生的QQ心情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就业观思想问题,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快速反应,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途径

(一) 在网络环境下搭建全方位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站

网站应该突出五大功能: 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指导功能、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是网站长青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访问人次少,点击率不高,就业工作就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求我们运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创新优秀信息资源,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就业观教育的感染力;开发就业信息系统,在网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学生基本信息;向毕业生提供一些应聘技巧或者网络课堂视频;开设就业论坛,定期组织学生在网站上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

(二)在网络环境下构建高效的就业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并不只是单纯的依靠网站信息,而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状平台。改变以往信息依靠“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个人”的传统模式,使用“就业工作网站为主体、QQ飞信MSN为多种方式”的“网”状的平台;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缓慢和失真,使就业观教育工作突破时空的限制, 及时把重要的信息传递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三)网络环境下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入脑入心的重要前提,网络环境中提供了良好平等的交互平台。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很多方便易上手的工具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QQ是当前国内最流行也最普及的聊天工具,它的私聊、群聊、群邮件、群共享、群聊天记录等功能可以跟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群及时各种信息和通知,QQ 现已成为就业观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师生交流工具。而在一些特殊的时期,QQ交流可以由一般的聊天工具变身成为有力的教育载体。例如在师范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分散到各个地州,由于时空的限制辅导员班主任不可能到各个地州的实习学校进行日常教育,通过QQ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QQ班级群里的讨论内容,可以组织同学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讨论,也可以一对一的跟有较大思想波动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潜移默化的引导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观。

论坛BBS (Bulleting Board System) 讨论区、Blog 也是方便使用的交流方式。如果说QQ 比较适合用于聊天和谈话,则这两者比较适合用于展开主题的讨论。利用BBS和Blog可以对教育界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可以记录和分享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长点滴和心得体会,对他们成长的困惑进行指导和讨论等等。三种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构成就业工作信息化交流体系。但在BBS、Blog和群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思想教育的适当引领作用和正面积极的言论导向,否则会对就业观引导起负面作用。

(四) 网络环境下及时关注师范类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网络环境的普及,手机网络的普及,随时随手随地更新QQ签名、飞信心情、MSN签名、QQ空间日志、微博等已成为学生彰显个性,抒发即时心情的途径,而通过这些途径,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并主动出击把学生的一些思想或心理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陈燕.高教研究.2007.1

[2]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傅新华, 阳琴.教育探索.2009.7

[3]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转变探究.张宏.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作者简介:蔡文华(1984-),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新生挫折状况调查及其应对 下一篇:试论教育、人力资本与婚姻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