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建构

时间:2022-09-13 06:34:25

谈谈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建构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成为了历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句话其实就告诉了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激励”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课堂变得更为精彩了,一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难看得到。有不少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因此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历史材料的使用,学生活动越来越丰富。课堂确实是热闹了,但是有很多时候或盲目活动,或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成效很低。这是因为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使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一、有效课堂的前提——了解学情,精心预设

1.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独角戏”不可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新课标要求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有效课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个体差异等,确定学生历史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历史学习的现实需要,为学生找准学习的起点。

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呢?笔者的做法是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学习方法等相关情况。然后通过练习,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有所侧重,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每一阶段的学习体会,及时掌握学生历史学习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前小纸条”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由历史课代表管理,负责收集近期课程学习中学生想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笔者觉得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小纸条”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疑惑。比如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时,有学生提出:“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的时候,中国的皇帝是谁?”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学习的重点,但是说明了这位学生在思考,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问题进行备课,除了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皇帝是谁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的形式呈现此时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原因,顺畅地突破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2.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而问题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备课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精心预设的过程,课堂上“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预设”的质量。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思考,理解教学内容,甚至激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实现良好的课堂生成。而拙劣的问题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会疲于应付,从而影响了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问题。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水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只有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学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性。诸如“是什么”、“什么时候”、“是谁”这类对书本问题简单重现的问题过多就会出现低效的“满堂问”,对这种不能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严格控制数量。教师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多设计可以引起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答案具有多样性的开放型问题,如“你如何看待……”、“通过对……的学习,你有哪些认识”,这样的问题没有划一的或标准答案,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回答。开放式提问一般含有很大的容量,但绝不是大得不着边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能激励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作进一步探究。

二、有效课堂的实施——创设情境,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根据课前的预设,通过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力求在45分钟内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历史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夹杂了太多的非历史信息,干扰和弱化了历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历史思维的发展。

首先要注意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不是每一节课都非得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学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生动有效的历史课堂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用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际。

如笔者在教学必修二专题八第三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时,用下面这个真实的事例引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2007年9月在佛山发生了一个玩具工厂老板因负债而自杀的事。他的工厂属于外向型来样加工企业,主要为美国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公司生产供应玩具。事业发展本来蒸蒸日上,恰遇“中国制造”在海外遭遇信任危机和中美贸易风波,美国借口该厂生产的玩具涂料的含铅量超标而不再接受供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做出暂停该厂产品出口的处罚。对于依靠外贸的玩具产商来说,产品无法出口就等于断了生命线,所以老板因绝望而自杀。”

通过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并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

2.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历史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每一种方法总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劣势,关键在于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首先,有效教学不排斥接受式学习。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科学,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有些知识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重视合作与探究学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对探究性学习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方法广泛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互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最后理清自己的思路,形成成熟的见解,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了,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活跃了历史课堂的学习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重视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历史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亲自发现探索、合作交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合作与探究学习,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个性特点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的方法,才是最优的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

三、有效课堂的保障——转变观念,评价多元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促使教师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价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为以考试为本,课堂教学的有效就是分数考得高,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看中考试分数与高考的意义,不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同时重视对知识与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对进步发展、学习能力、与情感体验等的过程性评价。

历史学习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目标也应该以此为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急需转变原有的观念,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全面评价学生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虽然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要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破除唯“考试”的评价标准难度比较大,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但只要我们将它作为努力的方向,相信会离理想的状态越来越近。

以上是笔者对有效教学所做的思考,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与前进,充实自我,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才能取得最大效益,真正满足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1版.

[2]韩少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张雪萍.让激情在课堂燃烧—也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历史教学问题,2008(3).

上一篇:极值法与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下一篇:Google Earth在地理课堂管理中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