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百大名寺

时间:2022-09-13 06:16:39

中国佛教百大名寺

在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靖远县东南约10公里处的锁口,坐落着中国佛教百大名寺之一的法泉寺。法泉寺现已开发为风景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成为流经该县154公里黄河风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于法泉寺,还有一串鲜为人知的美丽传说。相传,北魏时,菩提达摩魂示锁口人在红山石崖开凿石窟,绘塑凿造佛像,以静坐修心,破除妄想,安心耕读,以求四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锁口人便造塑了许多佛像,并造塑了菩提达摩祖师像。从此,锁口香火缭绕,仙气腾腾。唐贞观年间,一夜,太宗李世民梦孔圣演化,会州(靖远)佛气泛泛,翌日早朝,钦天鉴袁天罡上殿奏本曰:夜观天象,会州东南一道佛光,空中宝塔金光灿灿。唐太宗派尉迟敬德查询,佛塔显像圣地正乃会州锁口,于是便派尉迟敬德监修。

锁口石窟之所以叫“法泉”,是因其红山崖下有“龙骨”、“墨池”、“摸子”三泓清泉喷泻,又以陕西法门寺为上院,法泉寺为下院,以“法门”与“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亦因寺建红山之下,又称红山法泉寺。

法泉寺自北魏始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与陕西法门寺、宁夏景云寺同承一脉,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媲美陇上,溢彩塞北,对研究黄河流域、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佛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值。

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珍藏着转移到甘肃省的国家一级文物《四库全书》等古籍典章,这无疑给这座千年古刹凭添了几多文化底蕴、几多人间烟火。

走进雄浑伟岸的寺院门楼,跨入雄狮把守的巍峨山门,规模宏伟的寺院豁然展现在眼前,依崖而建的殿阁金碧辉煌;错落有致的亭榭玲珑别致;高入云天的宝塔岿然屹立;天桥跨涧拱卧,瑞庭湖波光粼粼。寺内芳草如茵,树木葱茏,林阁交映,浑然成趣,使人恍如隔世,仿佛进入蓬莱仙境。

缓步而上,王母宫、地母宫、千手千眼观音殿、碧玉堂、演阳宫、八仙洞、三教洞、达摩洞、玉皇阁、全佛洞、大佛殿、龙王宫、文昌阁、书香阁、紫轩阁、华字楼等70多座石窟殿阁点缀于丹山碧阴之中。张大千撰写的楹联“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俊逸潇洒,耐人寻味。元老陈立夫书写的“法泉寺”碑刻,清新稳健,疏朗明丽。演阳宫楹柱上悬挂的明朝木刻对联“因机利导和风谐俗,洞玄入微达天通人”在今天仍有新意:上联为构建和谐社会,下联为坚持以人为本。

法泉寺里,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圣人同居一庙殿,佛教、道教、儒教三教融于一寺。

达摩洞唐代佛像、窟壁纯阳真人吕祖乩书真迹、大佛殿唐代藻井艺术斑斓,价值连城,极为珍贵。来自缅甸的如来、弥勒佛、观音、地藏王玉石像,吸引着众多游人、香客观瞻朝拜。立于大佛殿前的《法泉禅林碑记》、《修红山法泉寺碑记》以及《祠堂献匾叙文》等石碑,虽经风蚀雨腐,剥落不全,但它们却是寺存珍贵文物,是石窟历史辉煌的佐证:

过天峰塔下的云封桥,入拱门便是法泉小桃园,春季桃花绽放,五方佛、十方佛、天王洞三窟掩藏于桃林之中,别有景致。绕山腰小径而上,法泉奇观胜景荟于一处,泉、林、亭、宇浑然一体,巧构成趣,堪为胜景。

复前行,拾级而上,聚贤阁、魁星阁、文昌阁悬于右崖,阁旁塑有文昌帝君上天奏事所乘白龙神驹,马童牵引,活灵活现。阁下文昌帝君洗笔之墨池泉清澈见底,聚贤阁、魁星阁并列文昌阁两侧,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年轻时曾就读于这里,所吟的《法泉八景》诗作,至今传诵。

踏阶而下,步入天桥,长廊之中,依栏而坐,纳凉小憩,赏诗观画。过桥左弯而行,一泓湖水波光粼粼,这里便是瑞庭湖,乃法泉又一胜景,游人荡舟划艇,湖岸观者如潮。

法泉寺经朝历代,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直至1988年成立了靖远县法泉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由张玉仙负责。张玉仙悟禅醒世,爱国爱教,布药济生,积缘贯资,立志修补法泉,重复古刹,又引水上山,植树绿化,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法泉寺面貌焕然一新,千年古刹重放光彩。70余座石窟殿阁连置左右山崖,气势宏伟,1560余尊塑像造型丰满,栩栩如生。2006年落成开光的五百罗汉堂,汲取了全国各地五百罗汉堂的精华,大胆想象,极尽夸张,构图奇特,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世界之最。

1993年,法泉寺被恢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列中国佛教百大名寺第39位,2004年法泉寺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今日法泉寺,融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文学艺术于一体,窟新阁明、楼宇凌空、清泉回流、榆柳成荫、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松柏长青、桃花映帘、红枣飘香,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遗产、陇上优秀文化艺术宝库之明珠。

上一篇:理塘草甸上的盛装马会 下一篇:四条精品线路彰显“多彩甘肃”旅游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