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与创新

时间:2022-09-13 05:18:4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与创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教师不但应该接受这一理念,而且必须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教学行为中去。对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生物教学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虚拟情景),去经历、感受和考察,对落实探究性学习是有益处的。

一、在训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质量、效率以及终身学习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都必须结合具体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例如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指导阅读,或交流汇报课外阅读所得。又例如,安排适当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写批注,制阅读卡片,编资料索引等等,必要时给予示范并进行评比。让学生在阅读中知识有收获,能力有进步,也对阅读的过程逐步加深体验。

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并能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体验学习的成功,思维的过程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生物教学中的训练应在质和量上都作好设计进行优化。选难题“考”学生,拿“题海战术”压学生都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验效果。不要把训练与做习题等同起来,也不要把所有的训练内容和形式都与考试挂钩。这样的训练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考到表达,把体验较好地融合进去了。

二、鼓励学生“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我”……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动”了起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吸引学生用兴趣钻进去学习创出成绩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融入到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时配乐配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群星闪烁,在太阳系的家族里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美丽的地球。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学生被眼前神秘的太空、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课文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对求知的渴望和孩子们惊人的想像力。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见解,继而交流了他们各自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我发现鸡与蛋的关系”“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爱搬家”……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开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总之,《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上一篇:享受写作 从指导积累开始 下一篇:浅析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