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

时间:2022-09-12 11:41:09

谈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

摘 要: 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自问世以来,就成为钢琴教学中优秀的教材,同时也成为钢琴演奏家竞相演奏的经典曲目。它以其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性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喜爱,是真正中国化的钢琴作品,运用西方乐器、西方创作技法,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和元素,使整部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抒发中国人的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要进行中国作品的教学,就必须合理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这是塑造准确的艺术形象和提高钢琴演奏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钢琴独奏曲 《百鸟朝凤》 中国音乐 民族风格

自《百鸟朝凤》被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不同人士多次加工的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被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专业人士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民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精品,它原是一首鲁西南吹打乐合奏曲,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以丰富的想象力模拟了各种飞禽的啼啭,通过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后来唢呐演奏家任同祥等将其整理改编成了唢呐独奏曲,1973年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改编的同名钢琴曲则为它成功地拓宽了传播与发展的空间。在此我谈谈自己对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一些思考。

一、对乐器性能的正确认识

中国有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乐器,我们固然不能恰当地比较孰长孰短,然而每件乐曲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犷,更擅长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绪,尤其善于模仿人声及其他动物的鸣叫声。它的滑音、颤音、吐音、三弦音、箫音等更能生动逼真地萦绕渲染出玄妙的意境。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制,音高固定,因此不能像中国传统乐器那样做出细微的音高变化;同时,钢琴的音色虽然可以通过触键的变化产生音色差别,但不能像我国民族乐器那样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产生各种音色效果,这是钢琴无法比拟的。然而钢琴有其独自的优势,它的音色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色彩勾画,跌宕起伏的织体变化,以及丰富多样的钢琴技巧来弥补其不足。如作品中最精彩的是大量装饰音的运用,通过创造性的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钢琴织体,在传统钢琴演奏技法上结合新的音色技法,生动地描绘出各式的鸟鸣声,惟妙惟肖地再现出唢呐演奏法的趣味。此外,钢琴丰满的立体音响、曲折莫测的和声语汇也使得“百鸟”增添了不少奇异的色彩。而相对于钢琴的纵向思维,唢呐的单线条旋律在表达稍微复杂的和声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略显薄弱。

二、对音乐内涵的感同身受

中国音乐讲究“情景交融、富有意趣”,乐曲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宋代《唐书》中写道:“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为后人生动地展示了一幅飞禽啼啭,生机勃勃的“百鸟朝凤图”,在将《百鸟朝凤》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时,如果没有作者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各种鸟鸣的了解,对民间素材和独特风俗音画的热爱,就无法成功地创作出钢琴版的《百鸟朝凤》。

每当我聆听《百鸟朝凤》时,一下子便会联想到百鸟之王凤凰接受朝拜的故事。乐曲开始,唢呐奏出舒展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而在每句独奏旋律之后,以较弱的音响在中声部重复唢呐旋律,如同对歌一样交替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前奏之后,乐曲加入了豫剧曲调,将北方人直率、友爱的性格特点表达得极其到位,而后奏出百鸟鸣叫的段落。全曲正是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鸣叫三个乐段作基础,进行循环变化、反复再现,百鸟鸣叫时而悠扬,时而短促,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把百鸟啼啭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首乐曲以爽朗活泼、简朴粗犷、幽默诙谐的音乐个性,将百鸟争鸣的欢跃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态度渲染得淋漓尽致,散发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情趣的芳香。

三、对作品演奏的正确把握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保留了原曲的热烈欢快旋律特色,了豫剧的音调,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与和弦作为伴奏基调,并将固定曲调伴随下的百鸟之声相间地循环进行,音乐内容始终与节奏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大量有效果的装饰音巧妙运用,这是民族风格、民族韵味得以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演奏时应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为了正确体现作品的民族韵味,演奏者应从中国传统音乐中吸取养分,并通过适当的演奏技法将之表现出来,在演奏中寻找某种适合的钢琴触键方式和演奏技巧,从而产生音色联想,把作曲家蕴涵在作品中的中国音乐的音色风格表现出来,使听众能从钢琴音乐中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神韵。

演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时,要在内心勾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百鸟朝凤图》,注意在演奏过程中运用良好的内心听觉在音色上下功夫进行模仿。比如在演奏黄鹂鸟的华彩乐段时,指尖要绷紧,演奏出灵透的音色。再比如在密集音符的演奏中,应当注意模仿鸟叫的灵巧和婉转,连贯不失活泼,力度的适当起伏会使音乐充满生气。还有在模仿蝉鸣的段落应演奏的富有弹性,才更能形象地表现出蝉鸣的特点,以及唢呐演奏时的“花舌”技巧的即兴发挥的特性。

在中国钢琴作品旋律的弹奏中,常有“虚”、“实”音之分。这是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运动方式的一个基本区别:西方音乐每个音是一个音,音与音之间既在纵向上(对位的、和声的)发生关系,又在横向上(线条的、趋向的、节奏的)发生关系;而中国音乐中一个音往往不仅仅是一个音,这个音本身会变异,会运动,会衍生出一个“族群”。比如在“林间嬉戏”这一段中,作者在中低音区模仿了布谷鸟的叫声,尽力模仿演奏的同时,对左手同音型伴奏的处理要有不同变化,有虚有实,仿佛深山空谷中的回声,渐行渐远……便产生了“空山鸟语”的意境。

通过对钢琴版与民乐版的《百鸟朝凤》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钢琴版和民乐版在乐器表达形式、音乐的思维方式上、声音上各有千秋,但对音乐情绪的理解与感悟却汇成两种文化之间的一个交点,这是一种文化衍变,更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体现。音乐是一种触动心灵的艺术,在音乐中,任何方式或技艺,都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不是最终目的。《百鸟朝凤》的原创民乐合奏曲已经在海内外流传,而钢琴形式的转化在保留了民乐合奏曲《百鸟朝凤》的旋律特征和文化内涵外,巧妙地将民族器乐曲移植到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上,中西合璧、各取所长,为钢琴这一乐器增添了东方的神韵。

参考文献:

[1]陆敏编.中国传统名曲欣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2]魏廷格.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中国音乐学,1999,(2).

[3]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上一篇:新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江苏省地方文学期刊发展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