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2022-09-12 08:39:52

高校思政教师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思想政治教师的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工作。也要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专业信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从而打造出一支一流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团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

“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命题的产生,基于两大历史事实:一是因为近代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学科知识日益更新,社会分工趋向精细,社会需要能够专门负责从事伦理、政治、思想教育的特殊的教师群体,希望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任教师”。因此,也就出现了对思政教师特定的专业成长要求。二则是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普及,导致了大规模的教师职业岗位不足,社会急切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与之相适应,由此就出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自然,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也包括在其中。

一、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定位

首先,要正确区分教师的思政专业成长和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这两大命题:一方面这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围绕思政工作问题展开探讨;另一方面,这二者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前者主要在于探析全体教师在展开思政工作时的专业成长问题,而后者则主要是从思政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成长角度来展开思考与分析的。因此,二者不是同一个命题。

思政教师专业成长,本质上讲,其实是对狭义的思政教师或专职的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这是由专门的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在教学上的本质区别决定的。众所周知,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更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政治信念的树立等,因为这些才是思政教育追求最根本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思政教师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进一步把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内涵:首先,专门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需要非常有创造性劳动的职业,需要教师掌握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融会贯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中,展开有效的思政教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品行的发展。由此可见,专门的思政教师这一职业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其次,思政教育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职业,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功能,所以它应该充分享有应有的社会地位与专业自,并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展开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而不能仅仅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把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定义为思政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思政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思政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二、影响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良因素分析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也大大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还远远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趋势,问题表现如下:

(一)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研究能力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思政工作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缺乏展现:高校思政教师无权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无权自主安排思政教育的内容等等,因而也就极大地削弱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体性,使得思政工作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不能自救。同时,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研究视野狭窄,这一方面表现在其工具性、随意性过强,日渐丧失自己独立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另一方面对思政学科的研究重视不够。在研究中,关注理论研究,忽视实践研究。

(二)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充分地关注和投入,对思政教师从业资格管理不严

尽管近年来,高校增强了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但现实上却收效甚微。作为一种专业职业,不但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经过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掌握大量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高度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但在实际选拔思政教师的过程中,却要求较低,大部分思政教师其实质来自高校辅导员,而且他们大多数所学专业不是思政教育,再加上他们日常事务繁杂,因此,根本无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导致与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相差甚远。

(三)高校思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社会对思政的专业属性也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思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他们根本不能与其他相应的社会职务与职业(医生、律师)进行对比。同时,社会对其专业属性和专业素质的认识也亟待提高。因为社会并没有真正把思政教师同工程师、律师等专业人员一样看待。另外高校自身也没有真正把思政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看待。认为思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比较“虚”,根本无法与专业教学的价值相比。因而无论是职务还是专业也就自然不能得到公众的重视。

三、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水准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严把思政教师入门关,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要实现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一方面需要思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业务能手。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体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落实与长期稳定的发展。

1.严把入门关,建立职业标准

当前,中国高校思政教师的选拔体制还很不完善,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在高校思政教师的选拔上,一方面我们应该像考察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考察其是否符合高校教师规定的条件,同时,鉴于高校思政教师的特殊性要求,还应重点对其人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特别是行为品德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要真正落实“德才兼备”的选拔原则,真正做到招贤纳士,把那些专业对口、政治素养强、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组织管理经验丰富、讲奉献、有爱心、热爱思政工作的老师选拔上来。因此,建立完善、合理的职业标准势在必行。

2.严把管理关,规范业务流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加强对从业教师的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高校思政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在高校思政教师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管理制度,如职务聘任制度、领导考评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等。通过体制的完善来充分尊重思政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组织权利与职责,给他们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使他们的职业发展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促使高校思政工作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不断扩大思政教师专业自以及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专业要求颇高的职业,其教育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高校思政教师专业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师专业自主呢?那就要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强调思政教师的前期培训与后期再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例如:积极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帮助校内思政工作者分析形势,正确把握症结所在,以便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让校内高素质思政工作者走出校门,同其他一线的思政工作者、研究人员开展交流与探讨,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进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决定设立“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2008年先行试点,之后逐步扩大规模。这也为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和现实途径。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校内思政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科学方法,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以便能更好地取得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努力打造思政教育的专业团队

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德育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教授。”所以,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就是明确思政教师就是专业教师,要把思政教师摆到正确的位置上,提高思政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大众关注度,要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专业思政工作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减轻工作阻力,降低工作难度,提高思政工作实效。同时,要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好思政教师的待遇问题、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工作。也要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专业理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以赢得同行及学生高度评价,从而打造出一支一流的从事思政工作的专业团队。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2]郝文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3]陈艳,刘才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上一篇:教育发展现状与运行路径研究 下一篇:金融教育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