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影响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12 08:35:20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影响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7-000-02

摘 要 企业表外融资是企业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及负债并未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所体现,但利润表中包含其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表外融资的存在给投资者及会计信息使用着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分析了表外融资的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尽量减小表外融资对财务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表外融资 会计准则 审计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运用各种财务操作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其中表外融资是现代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利用表外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开辟融资渠道,加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自有资本金利润率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表外融资方式作为企业筹资的新方式备受追捧,但表外融资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2001年暴露的“安然事件” ,其通过特殊目的主体分散债务、虚增利润,依靠“信托基金”隐藏债务、使用能源资产证券化来盘活资金等,但最终的结果是得到了市场的报复,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基于市场经济的共通性,安然事件引起的对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制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无疑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表外融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率,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表外融资的问题始终不能忽视。

二、表外融资的实现方式

当前企业表位融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表外直接融资、表外间接融资及表外转移负债三种方式。

(一)表外直接融资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融资。如经营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经营活动不涉及到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流动,会计无需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资产的使用权已转移到相关融资企业,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达到筹资的目的。

(二)表外间接融资是由另一企业代替本企业的负债的融资方式。最常见的是建立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并投资于附属公司或子公司,或由附属公司、子公司的负债代替母公司负债。

(三)表外转移负债从表内转移到表外。这种转移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应收账款和签订产品筹资协议实现。表外融资主要是负债融资,其积极的作用在于使企业能够加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

三、表外融资对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报表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

表外融资的存在,不仅掩盖了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筹资来源反映,同时也可能掩盖了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的反映。使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额、负债比率往往小于企业实际的资产数额和负债比率。起到了粉饰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与此相反,表外融资业务发生的费用以及由此取得的经营成果却可能在损益表中反映出来,又粉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具有欺骗性。管理层大量利用它进行筹资活动,却可以隐藏巨额债务和亏损,使得 财务报表的信息扑朔迷离。 给信息使用者以欺骗的同时, 也为企业理财落下了风险藏下了隐患。

(二)缩小表内负债比率增加融资金额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和自我保护等需要,很少将贷款给亏损和缺乏信誉的企业,更不愿意冒较大的风险给资产负债比率超限的企业。因此,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资信程度和显示企业尚有一定余力的借款能力,以获得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往往将表内负债转移到表外,以缩小表内负债比率。当企业需要追加借款, 而表内负债比率对其形成制约时,企业则可能采取表外融资方法较轻松的借到负债资金,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三)美化企业财务指标欺骗投资者

在企业预计的投资报酬度高于举债成本率时,通过表外融资增加负债得来的资金,由于财务杠杆作用的作用,可以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或普通股的每股盈余,投资者可能从中得到利益。但表外融资具有隐蔽性,企业可能将表外融资所形成的投资隐蔽起来,使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投资规模小于实际投资规模。这种夸大了的投资报酬率给投资者提供了虚假的报酬信息,对一些潜在的投资者也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使投资者放松警惕,减少对经营者的监督,其最终结果会使投资者损失更大。对于债权人来说,一方面表外融资加大了企业实际负债比率,使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加大,债权人收回投资的风险性加大;另一方面,表外融资会使表内债权人的债权价值降低。表外融资、受法律保护程度相对较低,使表外债权人本息处于无保障状态,因此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表外融资的对策分析

表外融资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开拓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为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另外一方面,表外融资的滥用严重地削弱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表外融资造成的信息不平衡及信息披露缺失,误导了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所做的决策。为此,企业应该合理地运用表外融资,兴利去弊,维护好各方的利益。

(一)加强表外融资的机制体系建设

通过安然事件,我们认识到,既不能否定股票期权制、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的正面作用,但也不能对它们的作用过分依赖和夸大,而需要将各种制度安排,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协同起来。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问题需要通盘考量和系统解决。鉴于此,应该加强对表外融资的严格控制,进一步体现企业融资及经营成果得透明度,要确保表外融资制度有效运行,合理保证足够的透明度,并在不正确行事时承担的适当责任。利用好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及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外部审计师各种机制协同地发挥作用,真正达到监督大股东,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同时加强开展市场投资者的普及教育,保护力量单薄的群体,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二)加强会计准则对于表外融资的规范

表外融资的实现方式在经济理性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表外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操作活动,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披露,但根据完整性原则,该项融资方式的实现应该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揭示。但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对企业表外融资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信息。尽快制定出台配套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清晰地反映表外融资及企业经营的经济实质。引导企业把表外融资的目的限制于降低融资成本与调整资产结构等合理方向,确保投资者和企业双赢局面。

(三)加强对表外融资负债的审计

有效地审计能够增加企业提供信息的可信程度,加强对企业表外融资负债的审计信息披露,加强会计业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计准则,切实了解当前存在的表外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可清晰的揭示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结语

企业只有谨慎地利用表外融资,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明智的决策,做出适当的表外融资,才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加强规范表外融资的会计审计,通过财务表内化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公司表外负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6.

[2]万宇洵,黄翮.表外融资表内化问题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6.08.

[3]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3.

[4]刘东辉.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3.

上一篇:基于成本结构分析,深挖企业价值创造潜能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