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贫困生资助管理

时间:2022-09-12 05:48:24

诚信贫困生资助管理

论文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资助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诚信的资助模式,认为通过诚信教育,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

关于诚信简单的定义就是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外发达国家信守的生活准则。然而,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经过了四年正规教育的贫困大学生中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违背当初的承诺,没有按诚信归还银行的贷款,这是新出现的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全社会进行探讨。

一、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先看一个调查结果,据《中国青年》杂志报道,北京市工商银行从1999年9月开始向各高校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当时北京市共有43所高校与工行签订了合同,贷款总金额达4·3亿元人民币。根据合同,学生一毕业就需将分配单位地址及时通知工行,毕业后一年内开始持原有贷款存折按季度存钱还款。但是,当这批贷款偿还期到来时,却有119名学生一毕业,各种通讯方式都不通知银行,原来贷款填写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也多有变更或不详。这119名学生借了数百万元,占该还钱人数的10%。这个比例相当之高,说明大学生的诚信急待提高。深入分析其他原因,主要的体现形式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形式单一,贷款风险大,仅仅注重学生的贫困程度,而忽略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考核。另一方面,贷款不还对于无诚信的大学生潜在的风险根本不存在或者较小。据统计,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以及个人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却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事实上,社会上的失信现象还远不只上面这些,可以说“信用危机”正在向我们逼近已成无可辩驳的事实。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我国在经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年轻人缺乏理想和信仰。有的大学生甚至明确表示其将来的工作就是一切为了钱,追求名利。这可能是创业初期为了生存不得已的想法,但当经济状况发生改变后,大学生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到一定程度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即使迫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加入到违背诚信的行列中去。从长远来看,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我们现在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完善,这就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诚信也无所谓,不会对他的事业和前途构成威胁。

(二)从法律层面分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阶段,各种市场交易制度、规则的建立尚处在逐步探索、发展与完善中。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自然就无法实现社会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对于守信者的保护力度不够,也就使得失信者感觉不到违约的严重后果,事实上,大学生贷款违约后对他本人也确实很少产生影响。这就会造成不少“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守信者走向失信。

(三)从道德层面分析。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和经济体制及道德框架下,诚信者并不是受益者,有时甚至是受害者,让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诚信不能当饭吃”也为不少人所认可。这就容易引起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争讨一顿“免费午餐”·而在发达的美国,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他就会真的没有饭吃,无法生活。

二、建设诚信框架的高校学生贷款制度及建议

诚信,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是一笔可贵的资源。从宏观上讲,诚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贷款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建立贫困生的诚信档案。当然,目前社会上信用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了。所以也制约着大学生贷款制度的有序实施。在西方社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诚信的个人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正所谓“无信则难以自立”,也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基于诚信的贷款制度。

每个人当没有制度约束时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这是人的本性。要使社会有序发展就需要法律和制度。对于高等学校的大学生,首先要把他的诚信和就业后的单位挂钩,如果违约还贷,企业则不能录用这样的学生或者即使企业录用,我们还可以类似美国社会一样,让违约者将来不能有房贷或晋升的机会。也就是说,通过诚信制度所建立的一系列措施,要让无诚信者在社会上无法生存下去。

(二)经济上,要尽快建立起一套个人的信用体系制度

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必然的特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交易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交易相关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交易相对方的信用状况。应当指出,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套社会系统工程,其具体内容和架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但针对高校贫困生的人群毕竟是少数,所以可以建立他们的数据库,定期评估他们的信用度。

(三)拓展高校贫困生的经济来源

我国贫困生资助资源有限·基本上包括政府,高校,银行等多种形式,但相对高等教育的花费以及贫困生支付能力的缺口来说,贫困生的资助来源还有限。现在很多高校给贫困生提供一些让他们自立的一个机会,如勤工助学等·再者要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实现多种项目相匹配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模式·这样既实现了贫困生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也缓解了国家贫困生资助的压力,还有利于调动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积极性,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基金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新的规则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它本身就是社会系统工程,在许多方面学校不承担风险和责任,但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目前由学校来认定资格,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可行的。学生品行、学习成绩、信誉达到什么程度,学校最清楚。未来制定什么制度,只能在实践中磨合。但基于诚信的高校贫困生贷款应该是解决目前助学贷款困境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孝明·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03,(4)·

[2]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教育财会研究,2006(4)·

上一篇:民政局新农村建设生活服务汇报 下一篇:民政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