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应变法检测

时间:2022-09-12 05:08:51

浅谈低应变法检测

摘要:本文从基本原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现场检测及曲线分析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低应变检测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传感器;缩径;桩身完整性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detection of the preparatory work, field testing and analysi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details of the low strain test method.

Keywords: sensor; shrinkage; pile integrity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现场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获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室内数据的处理,进而影响到对基桩类别的判断。因此,高质量的完成现场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1基本原理

低应变法检测的理论依据是一维波动理论,因此要求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大于5。

桩身缺陷位置为

式中x—桩身缺陷点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入射波波峰与第i个缺陷点反射波波峰之间的时间差(ms);

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同一桩基工程的基桩纵波波速平均值确定。

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灌注桩

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检测;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桩顶不能铺设钢筋,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直径约为6cm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图1,实心点为锤击点,空心点为传感器安装点);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会对测试信号产生影响,因此,测试前应将桩头侧面与垫层断开。

图1 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2)预制桩

当端板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紧密时,应将其锯掉,并保证截面水平;对于空心桩,锤击点和传感器安装点宜在桩壁厚的1/2处,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图2)。

图2 管桩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3现场检测

(1)传感器的安装与激振系统

传感器应用黄油、橡皮泥等与桩顶耦合,避免用手直接按在桩顶上;传感器的线尽量避免悬空,否则会由于摆动对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

(2)采集仪器

气温过高或过低,采集波形可能会出现异常,最常见的是波形曲线偏移,主要是因为气温高使采集仪器温度过高,此时可关机休息一段时间或采取其他的降温措施;气温过低会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下降,检测前沿竖直方向轻轻晃动,可以消除异常。

(3)选择适合的锤子

由于高频波衰减的比较快,要想探明浅部缺陷就用小锤,要想获得较长桩的桩底信号就用大锤或下垫胶皮。

(4)判定是否对基桩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检测

现场检测信号如显示浅部缺陷严重影响到对深部的判断,可选择开挖验证后,将有缺陷的浅部桩头截掉,再进行检测。在实践中发现,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信号显示浅部严重缺陷,但桩身是完整无任何缺陷的,即管桩桩顶灌注了1米左右的混凝土,往下为空心桩,这样导致截面突变,这种情况则要把其灌注的桩头全部截掉再进行检测。

4曲线分析

采集回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桩的完整性类别。

(1)管桩

桩身出现类似缩径缺陷信号时,首先可以查看该处的地质资料,如果在该缺陷深度是软弱夹层,则可轻判缺陷。其次可以查看接桩信息,如果该深度为接桩处,且缺陷信号同向反射紧接着存在反向反射,未见二次反射,说明焊接良好;如果缺陷信号同向反射,二次反射明显,一次反射未见反向反射,说明焊接时脱焊或裂开。

(2)灌注桩

桩身出现类似缩径缺陷信号时,如果地质资料显示在该缺陷深度是软弱夹层,则不能像管桩那样轻判,因为灌注桩是现场灌注,会受软弱层的影响,导致该处桩身离析、缩径等,应谨慎判别;端承桩,桩底反射为同向反射,则说明桩底有沉渣。

5结语

低应变法检测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它属于快速普查桩身质量的一种半直接方法。虽然这种检测方法也有局限性,浅部有盲区,并且只能在有效深度内检测完整性,缺陷的性质难以区分,也不能定量的给出分析结果。但由于其具有检测速度快、费用低、检测覆盖面广等优点,现已成为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建根、宋胜虎. 低应变桩基检测中的几点体会【j】. 天津市政设计

【2】桩基工程质量的诊断技术——方法、原理及应用实例【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DBJ 15-60-200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s】

上一篇: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下一篇:浅议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