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耳后静脉采血和输液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12 03:21:21

新生儿经耳后静脉采血和输液的护理体会

【摘要】采集新生儿血标本,通常选股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近年来我科对新生儿试用头皮针经耳后静脉采血和(或)输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的新生儿中,123例为新生儿黄疸,男70例,女53例,年龄3-5天。1次采血需4ml,并需输液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耳后静脉采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95-01

采集新生儿血标本,通常选股静脉、经外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近年来我科对新生儿试用头皮针经耳后静脉采血和(或)输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的新生儿中,123例为新生儿黄疸,男70例,女53例,年龄3-5天。需取血查血常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1次采血需4ml,并需输液治疗。

1.2 方法:①准备好小儿输液瓶并排气备用。②全身约束法包裹婴儿后,使其仰卧于床头,头偏向一侧。助手面向婴儿,用双臂按住患儿躯体及上肢,两手扶住面额及枕部。操作者立于婴儿头端,看清耳后静脉,并用手指尖探明其走行,用刮胡刀刮去血管周围的头发,直径约5cm。常规消毒后,用4号半头皮针接5ml注射器,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沿静脉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后胶布固定,抽足血量后分离注射器,针头接输液瓶,标本送检。

2 结果

123例中1次采血并输液成功111例,占90.2%。其中有4例接输液瓶后针头阻塞,占3.3%,有8例拔针头后因按压时间不够长出现小血肿,占6.5%,其余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 体会

新生儿由于血管小,搏动弱,不易接触,抽血时定位困难,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在经外静脉、股静脉旁均有大动脉、神经伴行,如操作不慎会出现颅内感染、神经损伤、巨大血肿及压迫症状等病发症。这些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皮肤松弛,穿刺成功后固定困难,转头、肢体屈曲易造成血管穿通致穿刺失败,如需输液还要它处穿刺留针。而采用头皮针经耳后静脉采血输液,基本上克服了前述不足,笔者认为其有以下优点。①头皮针硅胶管为一种高聚弹性物,质地软,操作灵活,还有短期抗凝作用,抽血过程中不存在凝血阻塞现象,可以用来采集血标本。②血供丰富,血管皆自周围向头顶部辐射状排列,而且前组、外侧组、后侧组间有广泛的吻合,聚集在耳后静脉时,管腔已够粗大,在此部位抽吸血充足,无泡沫,出现溶血、凝血机会极少,增加了化验的准确性。③新生儿皮肤细亮,色素沉着少。头皮组织紧贴颅骨,结构致密,血管表浅、固定、直观,操作手法易掌握。拔针后紧压5min左右,很少有血肿出现。另外,该处没有特殊重要器官,穿刺误伤机会少,可作为示范、带教的首选部位。④该处针头固定理想,在抽血完毕后可接输液管,使采血、治疗1次进行,有效的保护了血管,对破伤风等不宜刺激的婴儿更有利。⑤操作方便、简单,故更适用于婴幼儿普查、检查工作。

经耳后静脉采血标本的常见副作用为局部小血肿,较长时间持续按压可完全避免。由于头皮静脉与颅内静脉有交通支,因此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无菌。

作者单位:756000 宁夏固原市医院

上一篇: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 下一篇:1例食道癌术后脱机困难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