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2 02:40:48

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对策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 方法 分析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化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并分析加强防护前后1年内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 结果 通过防护教育,加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身心健康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加强防护后,供应室人员身体心理等损害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69-03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的逐步重视,供应从医院的附属部门转变成医院的“心脏”,更名为消毒供应室,其职能也由单独的治疗包回收、灭菌、发放转变为承担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以及灭菌物品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供应,职业暴露伴随着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的每一天,是发生医院交叉感染和职业危害最多的科室之一[1]。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防护意识较差,因此更应定期加强其职业危害防护培训。为避免或减少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我院定期针对职业防护知识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起,加强并落实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因此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毒供应室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损伤情况,并统计分析加强防护前后2年损伤发生情况。

1.2 方法

分析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身心健康危害等,如锐器伤、感染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烫伤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

2.1 物理性因素

2.1.1 噪音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消毒等供应室内所配置的设备越来越复杂,数量也增多,其总的噪音通常>90分贝,大大超出正常范围,其多来自于空气压缩机工作、超声清洗机、脉动预真空高压灭菌器、大功率的排风扇、清洗机等,其多源于直接产生的噪音及器械使用时的碰撞声。此外,室内多潮湿,空气闭塞,更易使工作人员听觉迟钝、心慌、头晕眼花等[2]。

2.1.2 紫外线辐射 目前,空气消毒多采取定期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其不仅方便有效且经济,但其对人体的皮肤、眼睛、黏膜等均能产生伤害,严重者引起皮肤红斑、灼伤,甚至电光性眼炎,此外其产生的臭氧(臭氧浓度可超过0.3mg/m3时)对人体危害也非常大,甚至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水肿等不良反应[3]。

2.1.3 烫伤、触电等意外伤害 如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脉动预真空灭菌器、电热蒸汽发生器、干燥柜及煮沸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均可能由高压蒸汽、高温等意外引发烧烫伤及爆炸等。在无菌物品出锅时,不小心也会碰到锅壁,或者产生触电危害。另外,在回收、清洗及包装、擦拭器械时或制料过程中,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一些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利器械,稍不小心就有产生锐器伤的危险,有其进行高压冲洗时也容易被穿刺针刺伤。

2.2 化学性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要回收大量医疗用品,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消毒剂,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配制含氯消毒剂时,氯气对人体可造成损害,轻者有眼及呼吸道刺激,出现流泪、流鼻涕及咽喉刺激症状,重者有头晕、皮肤粗糙干裂,各种酶清洗剂、除锈剂等也会对皮肤黏膜造成接触性伤害。环氧乙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可以致癌,还可造成男性不育症。

2.3 生物性因素

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各类器械,在消毒供应室回收之前,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只能去除部分脓血及表面污物,仍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器械上。在清洗时,稍有不慎被锐利器物刺杀或皮肤原有破损,极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在清洗擦拭穿刺针、官腔类器械时,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迸溅至面部皮肤、眼睛等部位也可导致感染。

2.4 身心健康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室护士在包装、洗涤过程中,长期站姿或坐姿单一,因被动过久,易引起颈椎病、腰部疼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专业性强、要求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工作量大、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责任重、感染机会多、节奏感快、精神压力等造成心理压力,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身心损害。人员在推车、搬运装卸货物推车时也有扭伤或摔伤的可能。

3 防护对策

3.1 加强劳动保护

在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清洗间配备了防护用具:口罩、面罩、眼罩、防水围裙及袖套、防水胶鞋、乳胶手套、防烫手套、洗眼器,在高压蒸汽灭菌间应配备防烫袖套、防烫手套。在各工作区域安装具有抽湿功能的空调,调节温、湿度,配备紧急卫生盒,盒内备有:2%碘酊、75%酒精、京万红软膏、无菌纱布、无菌棉签、创可贴、胶布等。加强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保护本科人员在工作中尽量不受到伤害[4]。

3.2 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防护意识[5-6]

对各项操作规范化,制定各项操作操作流程及应急流程,组织学习及考核,要求做到人人掌握,执行操作按部就班,一旦出现应急状况,做到人人会处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防护对自身的重要性。定期外派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掌握发展趋势,不断接受新技术知识。

护士在各项操作前,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加强对锐器伤的认识。洗涤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已经使用过的锐利器械等应放入防水耐穿的专用容器内进行洗涤,手套要保持完整,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切记按规定接触这类物品时尽量使用持物钳持取。在处理锐利器械时,对收取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要集中精力,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被锐器刺伤。一旦刺破皮肤,要立即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必要时接种HBV免疫球蛋白。对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体检,若受到损伤应及时清洗处理伤口,及时进行治疗,接种疫苗并跟踪随访。同时也应该消除受伤者的恐惧心理,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受伤,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悲观、焦虑、恐惧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

此外,若污染液体、消毒剂、除锈剂、清洗酶等溅到眼中或者脸上,要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流水大量冲洗,必要时就医观察。重视洗手程序,每次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立即洗手,要按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正确配制和使用清洗酶、消毒剂和除锈剂,在配制时严格掌握其有效浓度。配制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防护罩式目罩、手套,防止喷剂,保持合适的室温,减少刺激挥发,配制完毕后要加盖,并保持空间的空气流通,部分物品可以现用现配,及时更换。

对大功率的排风扇、净水设备要及时关机,各种机器规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必要时更新设备。爱护器械,避免产生噪音。空气净化系统应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新风取风口、进风窗应每月清洗一次风口及过滤网,空调系统在夏季使用前或秋季使用后进行一次清洗保养,每年更换碳板一次以保证消毒供应室环境洁净。

紫外线消毒时,除了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外,还应告知,保证开机时室内无人进行,避免两眼直视灯管,避免皮肤暴露,定时关闭。

消毒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具有烫伤危险的工作岗位,配备防烫手套,严密观察机器运行参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根据情况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更新先进设备,不断扩大其发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一次性物品仓库及无菌物品存放间空气要流通,以利于环氧乙烷的排放,对于近期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应充分晾放后再进入存放间,以减少对工作人员身体的损害。

3.3 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要加强营养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处理好家庭及工作中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

4 结果

2011年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心理损害分别为13、41、10、2起;明显高于2012年分别的6、12、2、0起。表明加强落实供应室危险因素的教育及防护后,医护人员收到危害明显减少。

5 讨论

综上所述,医院要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使每人熟练掌握各自岗位的操作规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认真学习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即使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仍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不正确的操作以及粗心,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各项工作,确保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冉秀云,黄爱君.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吉林医学,2013,34(11):2164-2165.

[2] 张红英,王小红.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2):1630-1631.

[3] 胡长玲.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70-71.

[4] 王晓祺,张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7-1128,1186.

[5] 吴立新,李君文.细节管理前移理念应用于中心供应室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43-145.

[6] 徐艳梅.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个性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5.

(收稿日期:2013-06-21)

上一篇:高龄肺癌外科治疗65例分析 下一篇: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96例抢救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