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的教学问题

时间:2022-09-12 02:24:43

高职语文课的教学问题

高职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任。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却忽视了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教学。加上多年来我们对语文课的定位不断出现偏差、错位;不是局限于字、词、句与文学知识的传授,就是把语文课定位成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都背离文学的基本性质与功能;无视文学的特点,忽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与意境分析,尤其是无视文学本身所积淀的人文精神,将本应是活泼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课。

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对语文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因此,纠缠在字、词、句上,变得鸡零狗碎,脱离作品的人文精神,缺乏感染力。”这就势必会导致语文课长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最终使学生“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出现思维空间狭窄、视野不宽、学科结构的偏向发展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生因此人格畸形、性格扭曲、人性丑恶、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至于胸无大志、贪图享受、自甘堕落,最终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中华民族的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更新观念、精选内容

针对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种类繁多的状况,我们应根据专业不同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思想内容高尚,能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意识、“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选编名人传记,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价值,“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等。此外,还可选取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深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明确对象,突出实用

高职学生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大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不及普通大学生牢固,但兴趣爱好广泛,专业特长明显,喜欢动手实践,热衷时代热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注重高职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目前,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灵活使用教材,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用力,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安身立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人为本,搞好拓展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应放下师道尊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比如:针对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的现状开展专题讲座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就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组织讨论课,提倡“群言堂”,通过共同辨析、反驳,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我们还可利用语文课的拓展性,开拓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引进语文课多媒体教学;开展诸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比赛;或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等活动课;还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从而变枯燥、单一的口头讲演为生动、活泼的双边活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考试改革,多元评价

考试历来是老师评价学生的法宝,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尺,但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应把考核当做一种检测、督促和鼓励。不能分数至上,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在实际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评价的重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破刻板、单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富实效,而不仅仅是如何判断学生的书本知识掌握了多少。

为此,高职语文应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根据“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原则,加强过程考核,实施结构成绩制:把学生的综合评价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部分,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如“说”和“写”的能力考核,可以对学生在诸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等进行考核记分,加大对学生作业、听课笔记、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将“考”立足于学,把考试的过程变成学习、探索、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展示学生个性。这样把考核重点转移到能力上,辅之以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步迁移到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总之,高职语文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包容性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使高职语文课教学走出低谷,发挥出它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语义学视野下的郑州楼盘专名 下一篇:论大学生勤工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