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时间:2022-09-12 02:21:48

【前言】如何设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是非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有说汉武帝信仰佛教,你认为对不对?) (二)叙述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

如何设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摘要: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的训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问题情境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脑思考,关系到知识的整合,关系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历史课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就历史学科中的问题情境”简要分析,以求大家教正。

一、巧妙的把问题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这里,仅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和提问的内容将历史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非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有说汉武帝信仰佛教,你认为对不对?)

(二)叙述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这两类问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以及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尤其是问题设计的不确定性,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对于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提高型问题

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恰当地运用前两类问题,更要注重对后三类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二、巧妙的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凸显学科的特性。

(一)从思维的敏捷性出发,设置识别型、判断型问题,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的能力

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是时代对人类的要求。思维敏捷性的前提是正确,关键是迅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史料或有关教材设置识别型、判断型的问题。如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我们可以从时间、地域、条件等方面设置判断型的选择题或判断题,又可选用有关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有关史料,设置材料题,让学生从中提取民族工业艰苦创业的有关信息。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从思维的灵活性出发,设置评价型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五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而不钻牛角尖;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四是善于组织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史实设置一些评价型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由于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即问题的可争议性和研究性,在“是”与“不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从思维的推理性出发,设置述理型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

思维的推理性即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预见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述理型问题的设置常常和叙述型问题结合在一起。

三、问题的解决。从解决问题上提升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细化、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

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有三点是基本的,这就是正确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民主氛围的创设。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探求规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对于学生经过思考作出的答案,首先要尊重,对其中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还要给以鼓励,使之愈发闪亮;对其中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还应循循善诱,帮助走出误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同样给以鼓励;对问题的解决同样给以热情的帮助。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在民主、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较大提高。只有设置巧妙的、科学的、适用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2]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唐女娲》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放”与“收” 下一篇: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