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时间:2022-09-12 02:16:00

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地球养育了世界万物,如今的地球,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荒漠在蔓延;湿地在缩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人类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地球的大气本来就存在着温室效应,它使地球保持了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正常温度环境。只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引起了海平面的上升,将严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财产。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二、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然而,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从而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明显增多,因此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三、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的沉降。随着人口的剧烈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不断增加,酸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显露出来。当前,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中国,在我国,大片酸雨区仍旧存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酸雨中含有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到大气中后转化而来的。特别是二氧化硫更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四、森林正在减少。森林减少导致氧气的含量下降。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是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当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森林减少导致噪音污染严重。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导致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变小。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总之,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我们人类的生存是依赖一定的环境。如今这个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同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和“爱鸟周”等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美好。积极参与行动起来吧!为子孙后代造福!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大椅山中学

上一篇: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 下一篇: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