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与特征

时间:2022-09-12 01:18:47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与特征

【摘要】创新型企业的能力系统结构应从企业创新的内涵、性质、内容、过程多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评价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创新能力 系统结构

一、引言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是指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联结的方式。对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结构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提高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创新能力是一种系统整体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创新能力的结构,其构成要素各不相同。从国内外有关研究来看,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艾米顿(1998)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由创造力、转化力和商业化力组成。Burgelman和M.A.Maidigue(1998)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战略管理能力。Seven Muller(1988)认为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技术能力、技术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魏江、许庆瑞(1995)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支持创新战略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两者耦合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体功能。黄玉俊(1993)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林平凡(2002)从创新资源的要素入手,指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将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付诸实施的能力,具体包括: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激励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舒辉(2003)提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可分解为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持创新能力。侯先荣、吴奕湖(2003)从企业创新的基本性质角度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支持创新战略实现的系统整体功能,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企业家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组成。

以上表述,是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识,他们一致认为企业创新能力应该是一种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能力。我们同时可以看出,正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识角度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不能盲目、单纯地从某一角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做出界定,要从企业创新的内涵、性质、内容、过程等多角度,对其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的构成要素

1、企业创新的内涵、性质、内容及过程。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创新不等同于发明创造,因为发明的目的是新技术的创造或改造,并不一定带来商业价值或经济利益,而创造仅仅是产生思想或主意的过程,而创新是筛选、提炼和实施这些思想或主意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创新的目的是以包含发明、创造为其重要内容的新思想、新方法向实用转化并最终能为自己或间接为客户创造显著价值的、各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方。

从创新的性质来看,综合性和系统性是创新的显著特征。创新活动既有观念的创新,又有技术的完善;既有产品的研制,又有资源的开发;既有科技生产的管理,又有市场的开拓。它既是一个技术行为,又是一个经济行为。因此,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理论,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而创新的系统性表现在创新的结构层次、功能等方面的整体性以及创新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关性。从结构上看,企业创新包括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研制、开发,最后到市场实现,由多个相关环节和层次构成。它们既有技术认识范畴,又有技术应用范畴,还有技术经济范畴。这些环节的层次和功能各不相同。此外,创新与其环境存在着相关性,受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与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细化和系统化的趋势。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熊彼特(1912)提出的关于创新的定义中,包含了产品、工序、组织、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杨洁(1999)指出,企业创新是包括观念、技术、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创新在内的一个完整体系;梁士伦(2003)认为,企业创新的内容是包括产权制度创新、治理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创新体系。

从创新的过程来看,白波(2001)认为企业创新过程是受利润的驱使,为了提升其竞争力,经过市场、产品、工艺、原材料及管理创新的一种内在联系的运动过程。他在研究传统的五种企业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整体创新模型(如下图所示)。黑体表示创新过程的逻辑序列,其下则表示创新过程的具体路线。

整体创新过程模型表明企业的创新过程应该从市场开始,也就是从销售阶段开始,根据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确定销售网络,组织生产,决定采取何种工艺,需要什么技术和如何获取技术。由于企业的大小和所属的行业不同,不同时期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导致企业创新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企业创新的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来看,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通过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要靠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则要靠产品本身的创新和生产方法、原材料、组织、经营、管理创新的支撑。

2、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系统应该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这三个能力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

制度创新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必须对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方式等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物力、技术等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或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

以上这三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型企业能力系统中的核心要素。首先,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管理创新的开展,通过技术创新过程管理,能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创新;其次,由于技术创新的成果只能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来分配,对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关键角色来说,他们的利益诉求只能服从于现有的制度,而一旦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他们对创新成果利益诉求时,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使得技术创新在现有制度下的发展空间变得有限。当技术创新发展达到现有制度的极限之后,客观上要求制度创新,为下一轮的技术创新打好制度基础;同时,技术创新也为本次的制度创新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这些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员工。例如,对于股份制企业来说,包括经营管理阶层的各级经理人员,劳动者阶层的工人、科技人员和营销人员等。市场需求、计划干预、商品竞争、科技推动所构成的外部压力能否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企业活动主体进行的技术创新能否带来个人物质经济利益和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阶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利益能否到位,而且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制度创新应该为创新的主体提供一种将个人利益和企业目标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在这种安排下得到相应的利益,从而拥有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

(3)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力保障。首先,管理创新是一种创造新的资源整合范式的动态性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形成有效的科学管理,它同技术一起构成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投入组合。一方面通过管理创新使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经营机构、执行机构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明确的相互机理和相互制衡关系,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立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为技术创新由在独立于企业外的研究机构、实验室中进行逐渐演变为企业内部进行,即为促进技术创新内在化体系的建立与开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市场成功-创新扩散的完整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还受到创新主体能力、行为方式、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管理问题。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细节管理创新,可以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提高现有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功。其次,任何一种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都是一次市场和企业的边界的重新界定和企业内部产权体系的重新安排。

三、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的特点

1、系统性。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既然作为一个系统就必须自始至终地把它作为系统对待,它的整体能力决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发生了协同,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非加和关系。因此,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应该是能够把各类创新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使企业整体发挥出创新能力的功能。

2、可度量性。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应表现为一定的具体形式。能力的大小应是可度量的。这样,有利于从创新能力的角度对创新型企业进行界定,在制定评价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的同时使企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创新型企业创新工作走向规范化。

3、动态性。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是一个时间性的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充分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要素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林迎星:创新激励――驱动知识经济的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 吕军、庄小丽、曹休宁: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性质及内部动力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

[3]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0(7)。

[4] 赵红梅:企业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基础及其关系[J].经济问题,2006(7)。

上一篇: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下一篇:专业化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