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实施绩效管理浅析

时间:2022-09-12 09:43:20

高等院校实施绩效管理浅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就当前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完善高校绩效管理制度提出更进一步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som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puts forward further thinking for perfec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校;绩效管理;考核

Key words: university;performance management;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06-02

0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经过多年的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和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稳步发展的崭新时代。在高校中实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对教职工个人发展也起到良好的激发作用。

1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带领其团队为了达到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目的为加强对教职工个人、部门整体的效能提高。在90年代后期,中国高校开始试行绩效管理改革,对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其教学工作量、承担课题数、申请的科研经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及著作数等相挂钩,进行量化管理。绩效管理的合理运用,建立了流动和竞争机制,对于教职工主观能动性及业务水平有了很好的提升,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从而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为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2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的内容

在高校中实施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计划是其首要环节,它是启动教师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性环节,是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就教师在绩效期内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评估标准等内容达成共识的过程。[1]给教职工制定的目标要合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绩效目标过高易使教职工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所以不合理的绩效计划对整体管理工作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通过管理者与教职工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制定符合学校和教职工实际情况的绩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予以监督,并通过绩效考评来综合判断教职工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个人,对教职工针对不足进行更进一步督促指导和资源支持,通过多种方式激励教职工努力提升自身绩效,促进绩效目标早日实现。并在绩效反馈阶段,与教职工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对绩效计划进行更完善的改进。通过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个人及整体单位的绩效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3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中常见的问题

3.1 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是对教职工整体工作的一个评价,通过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职工更进一步发展。绩效考核结果在岗位分配、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一些不足,有的甚至缺乏一定公平公正性,使部分教师对制度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其对绩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使绩效目标偏离实际,使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寻求捷径,甚至导致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

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指标中,教学工作量、申请课题科研经费及数量及质量是主要衡量标准。论文和著作是研究者长年钻研积累的成果和精华,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出现例如一年十几篇论文这样的“卫星的”。但个别教职工为了完成绩效指标及职称晋升铤而走险,在的质和量上弄虚造假。也有的教职工只重视教学工作,忽视了业绩指标,在考评中得不到理想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在绩效考核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3.2 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充分利用绩效考核需要公平合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职工为所在学校作出的成绩,如果与教职工的薪酬、职务晋升,选拔奖励拖钩,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刘笳,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月第12卷第2期依照绩效考核标准的设置和调整,将工作成果与利益直接挂钩,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则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并通过考核结果给教职工进行更合适的岗位分配。部分高校没有将绩效管理结果合理应用,使教职工感觉绩效管理只是面上措施,没有实际奖励措施,缺乏动力,让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到它应有的最大作用。

3.3 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绩效沟通在过程中犹为重要。它主要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工作绩效相关问题进行的相互沟通。从开始制定绩效计划,到绩效管理的实施、对教职工的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在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起着紧密的协调作用。[3]

在高校管理中,通常因为以日常教学、科研为主,对绩效沟通相对重视不足。因为有些管理者对绩效沟通缺乏充分认识,往往将绩效考核简单地等同于绩效管理,将绩效考核当作绩效沟通。单纯以岗位职责与要求作为绩效目标,缺乏相对的岗位分析与要求,因此导致沟通目标也不清晰、不明确。在绩效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在与被管理者进行绩效沟通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只着重于表达自身的见解,而忽视被管理者的感受及反应,使沟通效果不甚理想[3]。这种沟通方式往往使管理者无法了解下属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其真实想法,就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使对方得以改进,造成沟而不通的现象。

4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中主要问题的解决思路探讨

4.1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机会平等和考核透明化。管理者须将考核评估的规定、制度过程公开化,使教职工感觉在绩效考评、职称晋升等方面,学校考核是公平公正的。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成绩是相符的,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发挥自身潜力,并会进一步思考工作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更大的积极性开展下一步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优化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教学科研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特点,分别设计考核指标和内容,要有针对性、客观性和实用性。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考核方式,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方式。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在考核教师对高校的绩效时,应该综合考虑,缺一不可。单纯根据产量的考核制度会导致教师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是学校整体学术水平下降。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抵制学术腐败现象。[4]同时,对被评选为先进及优秀的人员不单单只是精神奖励及荣誉,可以转化成物质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2 完善奖励机制在这些奖励因素中,绩效津贴是目前高校对教师的一种最常见物质奖励形式,在绩效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在2009年9月由国务院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说明国家对此也相当重视。

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是高校调整运行机制、强化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校绩效考核工资的实施,使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职工得到奖励,并对他人起到激励效果,使教职工意识到唯有努力工作,实现绩效工资的增长才是理性选择,督促教职工不断开创进取。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教学编制人员的岗位聘任津贴,分为基础津贴和业绩津贴两部分。基础津贴与岗位职责、学术水平等挂钩,业绩津贴与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挂钩。在岗位设置上,采取了岗位数与任务、产出全面挂钩的办法,即教学岗位数直接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挂钩,而科研岗位数与科研经费的数量、科研成果及发表的高层次论文挂钩。[5]这些年浙江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后,强化了竞争机制,加大了学院自,增强了学院活力,推动了学科和学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所作出的成绩拉开教职工之间收入的差距,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4.3 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作为管理者实行绩效沟通时,应注意要做到有效沟通,即信息接收者按照信息发送者的意图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对方存在抵触情绪,自己还是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对方进行施教,很难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容易产生被管理者虽然知道考核结果,但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改善的现象,也就失去了绩效沟通的意义。所以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因为这是上下级之间关于工作最直接的接触联系,它可以使管理者第一手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这种沟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步骤。双方通过共同商酌,既可以使被管理者了解自己对团队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以及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也可以使管理者对对方提供相应的帮助及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双方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加强团队的协作精神,从而促进教职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及整体部门的发展。

总之,高等院校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路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努力完善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改革创新,发奋进取,为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的学术氛围及育人环境。而教职工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校整体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为高校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月第12卷第2期:201.

[2]岳香.高校人员绩效管理现状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26卷第1期:50.

[3]高参参.基于绩效沟通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08-109.

[4]魏娟.论绩效考核工资在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经济 ,2007年11期.

[5]胡方茜.浙江大学实施岗位聘任津贴制度的实践和效果.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Z1期.

上一篇:博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下一篇:如何减少图书馆大流通背景下的图书乱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