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23 02:59:50

高等院校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在学科绩效评价以及科研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并阐述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以中医外科学为例,结合中医外科学的现状,介绍了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思路。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绩效;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医外科学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19

Study on the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s an Example

Yang Qin, Li Wenlin*, Fang Yuling, Xu Chenche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brary, Jiangsu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disciplina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laborates its purposes, content and methods. Then, ta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s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discipline build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学科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头戏,是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其中科研能力则是考察学科实力的一项重要的标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作为高校绩效管理的核心构成,是衡量科研人员是否胜任的基础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同时它也能够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出培训计划和发展方向,为高校的人才流动与储备、激励制度、薪酬福利等方案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1]。如何客观、准确、高效地认定学科的科研业绩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关键,本文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学科特色,以中医外科学为例,对单一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

1.1 绩效与评价

“绩效”是从管理学中引出的概念,指的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绩效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XSK12)

第一作者:杨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分析,中医药学科评价。E-mail:

*通讯作者:李文林,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分析与利用。E-mail:

被视为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评价”是指评定的事物或人物的作用或价值,是一定价值关系主体对这一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绩效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方法,评定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成员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的过程[2]。

1.2 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

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知识的分类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是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绩效评价是指某一研究主体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一定的学科对象,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衡量和考核该学科建设的业绩和成效[3]。科研绩效评价是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以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知活动[4]。

同是绩效评价,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领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学科绩效评价”,重点在于框定了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学科”,但凡与学科相关的投入产出情况都可以被计入其中。跟“学科”这个名词框定的范畴不同,“科研”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科研绩效评价”考量的是一个动态的评价主体,需要更多地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进行评价。

1.3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

跟学科绩效以及科研绩效相比,“学科科研绩效”是一个内涵较小的概念,它把研究对象集中在学科专属的科研活动上面,强调的是学科科研的个体化特征,而非科研在众多学科之中的普遍特征。“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定位与发展,选取跟学科相匹配的评价方法对某一学科特定时间内的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其目的更多地是对某一学科的科研情况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对比。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兼具“学科”与“科研”双重属性,究其本质还是对科研活动的绩效评价。只不过在圈定了学科范畴以后,这一活动变得更加具体化。当绩效评价的对象被界定在某学科内部时,因为范畴较小,所以学科内部科研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比较容易把握,绩效评价的实施亦可以根据学科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2 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要义

2.1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

实施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优化学科的科研产出,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通过学科科研的带动,来发展整个学科,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何谓评价目的的导向性呢?即根据学科在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状况,针对单学科的特点,从学科特性出发,有侧重有选择地实施科研绩效评价。具体来说,目的的导向性就是结合国家当前的科技政策和学校发展目标,有目的地引导教师紧紧围绕国家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科研活动,通过一些指标量化过程中的权重变化,引导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导向性原则是选定考核指标、确定有关权重大小的依据[5]。

从目的的导向来看,学科科研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科研水平的评价,针对被评价时间内的科研实力强弱以及所达到的程度,通过历史既往水平对现期做出认知上的定位;二是学科科研发展的评价,根据现有的学科科研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其着眼点定位在未来,以提高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学科科研水平为目的。相应地,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也不外乎上述这两个层面。

2.2 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学科是通过持续地对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经科学分类而形成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其明确、长远的学术发展方向、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学科特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再兼顾到学科科研绩效的导向不同等因素,这一系列的差异注定了科研绩效评价内容的不同。诸多由学科特性导致的差异,被称之为“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5个门类,包括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 382个三级学科。学科分类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基础。不同的学科类别之间用以评价其科研绩效情况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基础性学科主要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探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其研究产出除了量化成果外,较少考虑成果转化的问题。而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应用性强,其科研产出还需要借助成果转化的情况来进行衡量。“评价内容的学科性”揭示的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在针对不同学科之间绩效评价的复杂程度以及同一学科内部科研绩效评价的独特性。

2.3 评价方法的匹配性

评价方法的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科研激励政策的公正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科研导向的正确与否。目前应用在评价领域的方法很多,如同行评议法、德尔菲(Delphi)法、360度考核法、文献计量法、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集对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条件价值评价法等等。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及适用范畴。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性以及评价的导向具体确定。换言之,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有学科适应性。评价方法的匹配性,指的是进行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中,能够根据学科绩效的特点,以及学科绩效实施的目的与导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或者几种评价方法。

3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思路

3.1 中医外科学及其科研现状

从学科领域来讲外科学可以被划分为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临床主干学科。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下属的重要的临床分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现代外科学的崛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已相对滞后,其现状堪忧。就当今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模式来说,其专业分化日益细致,依据现代医疗科学技术,基本上形成了庞大而又系统化的现代外科手术体系。而且,外科学基本上被西医外科学的概念所同化,形成了西医外科统领外科技术的局面。加上中医学方法论本身存在缺陷,过分强调继承而导致理论发展停滞,因而不能及时吸收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导致对疾病的定义命名、病因病理、诊断方法、辨证分型仍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和局限性,难以深入了解疾病本质。由于收治疾病的范围和危重程度的局限,加之缺乏或未能突出专业特长,中医外科临床诊疗的覆盖面越来越窄。中医外科研究已经从广泛的外科领域逐渐缩小到了皮肤、乳腺、肛肠、周围血管、骨伤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领域。

科研工作是中医外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中医外科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中医外科学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目前,整个中医学方面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抛开中医药理论,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药、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衡量中医临床效果的现象。中医外科的现论研究薄弱,学术水平不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研究,阐明中医外科学理、法、方、药的内涵,揭示其科学、合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中医外科学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目的

外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科研要与临床医疗实践挂钩,从而能够以科研为重点、拉动中医外科发展,大力开展中医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科研创新,是中医外科专业发展的动力。在西医外科占主导的今天,要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研究和解决西医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形成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6]。

在目前学科整体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实施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中医外科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水平现状,表明其无法与西医外科抗衡。其科研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科研绩效不仅是为了对现有科研实力进行评价,更是为了对学科科研潜力进行挖掘。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旨在优化学科科研环境,加强学科科研意识,带动学科科研人员课题申报的积极性,培养学科科研后备实力,提高学科研究潜力,保持并发展学科在以往研究方向上的优势,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科研制度。科研产出的由量到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中医外科学自身的特点,其科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应更主要的着眼于学科科研的中长期发展,而非片面地追求课题与论文的数量。

3.3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

鉴于中医外科学科范畴不大,学科的复杂性较低,学科绩效的评价在兼顾准确性的同时,需要能够方便地使用,故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德尔菲法为辅,二者结合起来运用。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体现了求解复杂问题的分解-判断-综合的整个过程,使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7]。具有简洁、适用的特点。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定方法,是将指标体系提供给专家,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赋予相应权值并经过多轮匿名调查的一种调查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较为成熟的咨询法,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向量,再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3.4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对影响中医外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因素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确定“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目标,将一级评价指标分为科研项目、科研队伍、科研成果、科研交流、科研制度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二级及三级指标,搭建了一个关于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在实际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其重点在于根据学校、学科的导向以及专家意见来对三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评定。与相对容易量化、客观性较强的显性指标相比,诸如“研究内容深度”“执行力度”“团队凝聚力”等一些包含主观因素的指标不太容易进行有效的评定与处理。如何准确地评价这些主观因素是构建学科科研绩效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见表1)。

4 小结

科研作为学科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先决条件,其绩效评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科科研实力的提升。随着学科体系的日渐庞大,学科分支的延伸,学科间的相互交融,科研绩效评价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本文尝试着对高校学科科研绩效评价这一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究,并以中医外科学为例,阐述了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大体思路。鉴于学科的专业特性,如何在技术层面构建相对完备的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各学科的科研人才以及科研管理

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依.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新方法之综述[J].学理论, 2011(4):261-262.

[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26.

[3]牛艳梅,吴文清,贾锁堂.新学科目录下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8(1):52-56.

[4]杨丽霞,简毓峰.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5):122-124.

[5]卢秉福,霍丽华,陈长喜.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4):133-136.

[6]裴晓华,李曰庆.建设科研型中医外科的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86-88.

[7]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AHP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25-227.

(收稿日期:2013-10-25,编辑:李琳)

上一篇:关于民国中医医籍研究的思考 下一篇:用好粤教版教材 进行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