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坛:“靡靡之音”后的灿烂与辉煌

时间:2022-09-12 09:04:51

音乐歌坛:“靡靡之音”后的灿烂与辉煌

改革开放30年系列之五

1978年以前,歌曲大多以“豪放”为主调,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团结就是力量》、《北京的金山上》;1978年以后,人们对歌曲的魅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的流行歌曲,开始在中国大陆传唱流行。

回望改革开放30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给人留下的记忆就像一串串优美律动的音符。

《甜蜜蜜》述说《光阴的故事》

1979年,最先打破沉闷的当属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一首《甜蜜蜜》,简直就是爱情的经典写照!时至今日,斯人已去,许多人已经两鬓发白,信口拈来,如痴如醉。《甜蜜蜜》倾吐了歌迷意念中的种种猜想,让每一个被包裹多年的青年人情窦顿开。《甜蜜蜜》成了一个时代符号,中国流行歌曲起点,为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搭设了一座开放的鹊桥。

之后,李谷一的《乡恋》闯进流行乐坛,与邓丽君并肩称霸。“灰暗的、颓废的、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李谷一采用的气声唱法遭遇到不少专家的大为反感。后来,她甚至收到了所在中央乐团领导的警告信:如果再走下去,就请她另谋高就!1983年《乡恋》力排众议,登上了春晚舞台。至此,“靡靡之音”全线占领中国娱乐要地。随后,《妹妹找歌泪花流》、《雁南飞》、《泉水叮咚》等一连串的电影歌曲开始流行。

1980年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奠定了他乐坛歌王的地位。

《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歌猛进

时光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年代,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人们的经济细胞开始活跃,精神风貌熠熠生辉。音乐也以高亢的旋律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音。1981年,在青歌赛上一首端庄大气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把祖国繁荣富强进程做了深情地诠释。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可是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除了国歌,中国人都会唱这首歌。1983年《我的中国心》是歌唱中国的经典。那时候,不管谁,架着眼睛,围条白围巾,穿着中山装,第一印象想到的都是张明敏。如今再听这首歌,仍会觉得它字字真切,句句深情,不娇柔做作,不拿腔拿调。

1984年,我才一岁,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酒干倘卖无》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问起这首歌的意思,妈妈说,酒缸里的酒都卖完了吗?现在才知道,这句台湾话意思是,还有空酒瓶卖么?那一年,《十五的月亮》、《回娘家》、《难忘今宵》、《敢问路在何方》随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而家喻户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是当时最时髦的词汇,也是令人羡慕的时代富翁。穷则思变,音乐随之大奖的配合。表现在音乐的气质上,似乎也是一种配合的默契。这时候,有两首至今记忆犹新的豪迈歌曲,只要一提起,很多人立刻就能唱出来。1985年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时绝对是万人空巷,大家都挤在为数不多的黑白电视前看这出大戏。霍元甲、陈真的武功令无数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需要这样一部电视剧,需要给贫困的生活增加一点傲骨,增加一些不怕死不低头的傲骨。

另外与《万里长城永不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1《一无所有》。1986年5月9日,一个其貌不扬、穿着黄军装、背一把破吉他的人,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台下观众正莫名其妙,“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台下变得静悄悄。几分钟后,歌曲结束,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崔健诞生了;中国的摇滚乐诞生了。胡同里的年轻人纷纷把头发留长或干脆剃光,因为这标志着自己是不是够摇滚,是不是够叛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歌坛则是另一种旋律。高亢中不再是筋骨的贲张,而是开始出现婉约与内敛。这期间,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最具代表性。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深沉的双眸和奔放的舞姿,费翔这个混血的靓仔不知在多少少女、的心中燃起熊熊大火。从此,明星想要火,唱歌还得会跳舞。

继费翔之后,1988年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可谓老中青通吃。有这么一种说法:没有听过齐秦歌的人,是可怜的;而听不懂齐秦歌的人,是可悲的。他的每一首歌都是经典。港台歌手的风靡,同样激发了内地歌手的较量。刘欢就是一个程咬金式的歌手。1988年,刘欢把《少年壮志不言愁》,演绎成了当时最叫口的关键词。一曲唱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北京人在纽约》、《水浒传》、《山不转水转》等电视剧的主题歌,一时间,红遍全国。

同年,那英的《山沟沟》,让这个东北女孩一举成名。一首《山不转水转》使她名动神州,最终奠定了她内地歌坛“大姐大”地位。

中国歌坛浓墨重彩的一笔应是1989年出道的王靖雯(王菲),那时她在大陆寂寂无闻,等到唱完《相约98》之后,整个大陆流行歌坛瞬间沦陷。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所到之处观众爆棚,反响空前。她是身价最高的歌手,她是演唱会上座率最高的歌手,她是演唱会票房累计最高的歌手。

《亚洲雄风》振国威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是为中国举办第11届亚运会创作的,中国确实因此在亚洲一举雄起,冲向世界了。韦唯报料,很多非洲人都会唱这首歌。《亚洲雄风》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豪放开篇词。

1991年,李娜的《好人一生平安》好像是激流中的一个回旋,至情至真的歌声,悠扬婉转,透彻心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歌坛好像一条舒缓的江河,波澜不惊。1992年,杨钰莹唱的《我不想说》最有代表性。这首《外来妹》主题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城市务工者下海捞钱的故事。一直到1994年,仍然是潮平两岸阔的景象,音乐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从毛宁的1993年《涛声依旧》到老狼1994年《同桌的你》,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然而,1995年李娜的《青藏高原》,像一针强心剂,把所有的萎靡一扫而光。高亢嘹亮,撕心裂肺的音调,让无数人记住了李娜。

李娜之后,1996年任贤齐出场,主打歌曲《心太软》,有气无力的腔 调,却出人意料地被青睐。在街上流行红裙子的年月,男男女女都会哼唱几句。

1997年香港回归,《东方之珠》是应时之作。悠扬的诉说,无论曲风格调还是歌词含义,都是对“一国两制”的阐说。

上世纪90年代最后的两年,流行歌坛在曲调上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反弹,这就是1998年刘欢的《好汉歌》。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火爆,一时间“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广泛流传于街头巷尾。紧随其后,1999年《常回家看看》,这首唠家常一样的歌,红得让陈红再红。

《我和你》诠释世界大同

有人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土得掉渣,而席卷全亚洲的韩国电影《野蛮女友》的主题曲《Ibelieve》却带来强劲“韩流”。

说到演唱,人们欣赏的是字正腔圆,那些口齿不清的台词,是没有市场的。可是自从周杰伦2003年的一首《东风破》,这个概念被改写了,“听不懂”的特色居然征服了千千万万少男少女。

进入2005年夏季,“超级女声”横空出世,《想唱就唱》以台风的威力迅速席卷了全国,成为电视娱乐节目极具典型的代表。

2006年,使口齿不清的周杰伦和字字玑珠的费玉娟,一曲《千里之外》演绎别样精彩的中国风音乐。

2007年超级女生谢幕,快乐男生唱起,湖南卫视 “快乐男生”总冠军陈楚生凭借《有没有人告诉你》一夜走红。

改革开放的30年里,从广播到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从长江牌单卡四喇叭收录机到燕舞收录机,再到随身听、MP5;从磁带到光碟,再到网络下载,新技术革命让歌唱的权利、收听的自由全部下放到老百姓的手里。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个自己的耳机,每个人都可能做自己的DJ,每个人都可能创造流行。

当音乐的旋律继续向前流转的时候,每一首歌,每一段音乐都可能会勾起一段对往昔的回忆,或甘甜如怡的初恋,或踌躇满志的创业,抑或举步维艰的人生选择。而这一切都将汇入历史的洪流,匆匆走过10年、20年、30年。

上一篇:税之惑:减还是不减 下一篇:汇源果汁不是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