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繁荣地学科普事业

时间:2022-09-12 07:04:25

改革创新繁荣地学科普事业

[摘要]:作为地球学科而言,从其产生开始就和社会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人们对此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作为地学事业来说,走向繁荣已经不单单是局限于矿产资源信息,其正向着经济、卫生、环保、城市规划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发展,与社会的距离逐步拉近,也开始走进百姓的生活。

[关键字]改革 创新 繁荣 地学科普

[中图分类号] P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31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提出向全球人宣传地学,推广地球科学的普及,至此,也确定了地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但是以往地学学科的艰涩的语言成为服务社会的阻碍之一,而地学科普的意义在于能够用明了的语言让百姓听的懂,在危机发生时,让自救成为可能。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地学科普事业也蒸蒸日上。地学科普的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涵盖学生、政府官员等等,基于此对地学科普的重视应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今天的科普是生存的需要,也应该涵盖发展的兴趣;第二,在发展中重视科学的规划,重视地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学发展提供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学科普的发展需要改革、需要创新,只有这样地学科普事业才能繁荣。

1 改革中以宣传促发展

对地学科普活动的大力开展,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的共识,而我国的地学科普宣传,应该从娃娃抓起。

1.1 孩子是地学科普宣传的主调

地学科普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都以从娃娃抓起作为主调,体现在地学夏令营活动的开展,这也是中国地学科普的优良传统。也因此,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都加入到地质工作队伍,正式由于地质夏令营的宣传点燃了这些孩子对地质科学的热爱。随着地学科普事业的发展,地质夏令营活动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作为主题,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其中,从活动取得的效果来看,社会反响比较积极。

1.2 向公众宣传“地球日”活动

“世界地球日”目前已经广泛被大众所接收,可以利用这样的纪念日来呼吁公众保护地球,加强地学科普的宣传。“世界地球日”活动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部门及媒体都积极的参与其中。利用这样的纪念日,宣传地学科普知识,之所以能在我国开展起来,主要是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发展至今,“世界地球日”在我国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因此,还需要继续保持其发展方向。

2 地学科普事业应该以创新促发展

公众是科普工作所取得成效最好的验证者。而对于我国公众而言,对地学科普的认识程度达到多少,这是反应我国地学科普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我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灾害问题及资源问题的认识总体偏低,而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的了解相对较多,而对地质灾害、气候变暖、植被退化、动物灭绝、土壤污染等问题的了解人数非常少。

2.1 制度建设是地学科普创新发展的保障

通过对地学科普工作管理进行分析,重点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研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地学科普工作步履维艰。认为做科普的都是小儿科,有点抱负的科学家,都会从事科研,而不是科普。由于没有监督、考核及规范,单位对科普工作也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科普资源、设施更新缓慢,用于科普的资金短缺,成果较少。对地学科普的出路进行研究,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例如开放日制度、基地建设制度、科技成果普化制度等,都是一种创新,也必然会促进地学科普事业的发展。

2.2 从形式上改变科普的套路

如果只将科普从管理者的角度去看,肯定是片面的,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科普的接收者身上,去研究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接受程度。目前公众、企业参与度低是科普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科普都是以贴标语、出展板、搞活动、宣传册的形式进行,较为单一,公众也对此失去兴趣。而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科普对象的研究,公众接收知识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网络。在这背景下,地学科普也应该走好网络宣传的道路,这是在宣传形式上的创新,利用网络、游戏、动漫等形式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

2.3 重视科普队伍的培养及科普作品的宣传

真正优秀的科普作品,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也不是一般科学家能做到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视野和文化素养,能够不同领域知识进行贯通的能力。现有的科普作品,数量并不少,但质量却不高。近些年,随着政府、社团对科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部分热爱文学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利用自身的优势,走上地学科普的宣传之路。总体而言,科普人员的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工作力量相对薄弱,需要从制度上、文化环境上给以支持和保障。除了对科普工作队伍的培养以外,凡是热爱科普事业的人,都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

2.4 以产业化推进地学科普文化的繁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普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力量,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来支撑,对于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而言,应该不断的开拓和发掘科普主体,打开视野。突破科普依靠政府支撑的传统模式,将科普推向产业化的路线。地学科普在获取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产生经济效益。将地学科普作为文化产业来看待,只有这样,地学科普才能生根,才能繁荣。把科普作为文化力量,实现产业化的道路是否能实现,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很多科普影片来看,是能够实现的,只要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在思想上、兴趣上能够达成共识,在运作上形成合力,实现地学科普的产业化指日可待。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地学科普宣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地学科普事业必须走上改革之路,必须依靠创新,才能取得繁荣。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从制度上、形式上、作品上、队伍建设上用创新的思维去改革,将地学科普推向产业化的道路,这是我国地学科普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孟宪来,蔡克勤,王训练,杨文采,李烈荣.关于建立部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1(1).

[2]袁可林,左金安.加强科普宣传是当前地质公园建设的迫切任务[J].资源导刊:行政综合版,2011(11).

[3]林明太.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王君恒,范振林.高水平地学人才的供需分析及培养策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2).

上一篇: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下一篇:浅谈土地资源管理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