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时间:2022-09-12 06:27:49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摘要:写作离不开动机的激发、氛围的创设、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烦、冷淡的情绪,必须设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想象、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表达、自主评价。

关键词:作文教学;自主性;指导;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9-01

在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写作动机是实现学生自主作文的源泉和动力。写作作为一种行为,从一开始就受到动机的激励。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身上最缺乏的恰恰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写作动机,作文课令他们如临大敌,写作文令他们痛苦不堪,听讲评令他们昏昏欲睡。这样的尴尬局面向语文教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作文的这种畏惧、厌烦、冷淡的情绪,必须设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兴趣和动力,使他们不再对写作望而却步,闻而生畏,谈而变色。

教师应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相应环节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摆正他们良好的写作心态,培养他们自觉写作的习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自主训练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对策一: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一位美国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既然这样,为什么到了后来写作变成了学生从心底里惧怕和厌倦的事情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写作形成了心理障碍。要想使学生毫无障碍地投入写作,有两点是教师首先要做的:

一是让那些畏惧写作的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作文最初的宗旨其实很简单,即“把字拼起来,表达你要说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想法设法用生动的文字灵活地把字拼起来,创造性地表达你要说的意思。

二是让那些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他们的每一处精彩之笔、每一个优美的词句、每一种独到的见解、每一番精彩的构思、每一朵思维的火花都是一次成功、一种创造。这样,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思想障碍,另一方面树立了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写作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

对策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和训练方式。教学过程的优化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大量的机械训练,僵化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指导方法只会将作文教学进入封闭、呆板的“闭门造车”的局面里。只有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走出课堂,走入生活,才会使学生的写作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在指导方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在有感时说,在有悟时写;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教师更可以以创新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妙笔生花。

在训练方式上,课堂作文考场作文是必要的专题性训练;演讲倡议、竞选就职、书信赠言、调查辩论等也是广泛的生活化训练;而编辑文选、办作品手抄报、评新闻热点、写随笔札记等更是有效的主题性训练。

对策三:营造轻松民主的写作氛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打破“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这一传统模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真实内心,写出千姿百态富有个性情趣的作文。教师要转变过去教学中的权威者、领导者、评判者的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切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在作文的蓝天里自由翱翔,写他们想写之事,说他们想说之话,抒他们想抒之情。

对策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作文教学中,师生关系要么是重主导,轻主体,大包大揽,少有自主;要么是重主体,轻主导,“满山放羊”,缺少规划。这些都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实施自主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改变这两种观念,正确处理作文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一是发挥教师的宏观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自主写作的引路人,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作文。具体说,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自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到底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

2、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整理和加工学习的各种信息、各种资料。

3、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及时予以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致中断。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既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也不可能最终形成。

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自主拟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而这些作文又大多是以记人或记事为主,题目很少有创意,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而我们的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存在着个体差异,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自主选材。每位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因此产生的观点、表现出来的性情都有差别,写作时自然不会写出相同的内容,更不会写出同样的感慨。所以,写作时不应该统一规定内容,而是给他们一个选材范围,让他们自由选取熟悉的又感兴趣的话题来写。

3、自主创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写自己的生活,让同学们挥洒自如,尽情尽兴,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因而他们并不感到作文“难于上青天”之苦,而是可以时刻体味与享受张扬个性、自由表达之乐,通过写作让学生觉得每次作文都是一次独立的劳动,一次个性的创造,一次潜能的挖掘,从而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享受乐趣。这无疑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自主作文能够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自主作文把作文的全过程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和个人风格,可以进行大胆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和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而这些和我们时代的特点和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需要是密切联系的。

上一篇: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实验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