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优势矿产转变财富效应研讨

时间:2022-09-12 05:27:02

民族优势矿产转变财富效应研讨

作者:周少靖

自然资源是具有一定生态价值,并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产生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察赋丰度不同,自然资源察赋丰富的地区希望以资源开发为契机来发展经济,增加本地区财富。然而,残酷的事实却一再证明,自然资源丰富并没有给本地区带来好运,反而与一些对经济持续增长有害的变量相联系,例如,收人分配不平等、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等等。“资源贫困”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资源贫困”这一命题是成立的。新疆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确定的基本战略是“优势资源转换”,并且新疆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地,在这种背景下,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是否陷人“资源贫困”问题?如果出现了“资源贫困”,其原因是什么?针对“资源贫困”有什么对策?如何发挥新疆优势自然资源的财富内生效应,实现自然资源开发、转换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居民多方面的和谐共赢,成为摆在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疆自然资源开发中“资源贫困”现象的成因分析

对“资源贫困”在省际尺度上的计量,我国较公认的方法是运用资源贫困指数度量。通过验证新疆优势自然资源相应的资源贫困指数,发现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相应资源贫困指数均表明新疆已显现“资源贫困”效应。通过分析新疆优势自然资源开发与GDP关系、新疆优势自然资源转换中新疆人均财富特征、新疆能源输出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新疆资源开发与地区财政收人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新疆存在“资源贫困”效应。对其成因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资源效应突出,产业结构单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重工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内部工业结构变动来看,采掘业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明显,工业内部结构趋向单一的以采掘业为主的单一工业化结构,新疆的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主要是依托油气资源察赋优势,以采掘、原材料工业为主,上游工业发展较快,下游加工工业却没有发展起来,导致工业内部畸形结构。新疆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采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经济优势。

(二)油气资源开发主体区外化新疆的油气资源开发企业主要是中央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其全国甚至全球战略的需要,对于在新疆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的机构可能采用相对集权的管理,并且相关的配套服务机构不一定设置在新疆。这种战略选择对新疆经济及环境带来四个主要问题:第一,不少的税收可能产生在新疆,但是纳税在其他省市;第二,许多能产生GDP或税收的活动不发生在新疆;第三,对新疆地区的再投人可能受到影响;第四,对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资源税计量缺陷我国的资源税存在许多不足,如资源税的从量定额计税方式导致收人增长缓慢;税费关系混肴、征收不规范;资源分配收益不合理。

(四)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成本补偿不足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治理补偿不足、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不足、安全生产成本补偿不足、矿区转型成本补偿不足等,由于成本补偿不足使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产生了超过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同时相关数据又充分说明“资源贫困”与矿业开发企业超额利润悖论在我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矿业开发企业成本明显偏低。而矿业开发企业成本明显偏低的原因,一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低廉,另一可能性则是相应财务制度的缺失,未将矿业开发企业应承担的全部成本充分计量确认,即相关成本补偿不足。

(五)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不合理新疆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矿产资源产权关系不明确;第二,矿产资源税费标准和计征方法尚存不足;第三,资源补偿资金的分成比例有待调整。因此,改革收益分配制度,合理调整矿产资源收人分配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重点向资源产地倾斜是必要的。

二、充分发挥新疆优势

自然资源转换财富效应的对策重点以调整新疆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加大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注重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科技性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消弱“资源贫困”效应,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一)调整新疆矿产资源产业结构依托向西开放国际大通道和地缘优势,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力量,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发展,以资源型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发展和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建立包括水平型产业群和垂直型产业群在内的产业发展框架体系,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改善和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借助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资本转移,通过引人大企业大集团,有序开发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资源加工与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为载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利用向西开放国际大通道,参与中亚各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吸引中亚地区的资源进人新疆加工增值,扩张新疆具有竞争力产业的区域市场份额,提升新疆主导产业的外向化发展。

(二)加大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政策性、计划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中央与新疆、其他省市区与新疆以及新疆各级政府之间各种利益的重大调整。因此,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基础上,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新疆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体系,并通过立法程序接受社会监督,使新疆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

(三)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新疆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与补偿机制,是以税费等形式实现国家所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对开发、利用资源的生产者征收资源费,所征收税费以补偿或恢复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资源,按不同标准收取资源使用费,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缓解因资源浪费而导致的资源短缺。

(四)注重引进大集团大企业的科技‘性和人才培育主要建议包括:第一,改变逆倾斜结构,培育本土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本土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与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优化本地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增加地方财力。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导帮助本土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各类人才,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水平。第三,注册地管控,防止资金返流。为防止外地企业在新疆进行的投资收益外流,地方政府要为驻疆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氛围,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将总公司在新疆注册,避免资金的返流。第四,提高规模和技术门槛,突出项目科技含量。在资源开发和加工领域,要提高规模和技术门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同时着力培育和推动优势资源的“就地转化”,延长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链,吸纳新疆民营及中小企业进行资源精细加工,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在全国的排名位次。

上一篇:国外自然资源地区益权研讨 下一篇:自然资源社区公共管制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