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二维关系处理

时间:2022-09-12 04:55: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二维关系处理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效果是个永恒的话题。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思政教育,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而这些问题我们却可以通过对思政课中的“人和事”这二维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二维中存在的问题

1.人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缺位”现象明显。不难发现,在功利化背景下,真正满腔热情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非常匮乏,缺位现象明显,许多高校教师落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的规范式陷阱,而陷阱却来源于科研成果一目了然而检测教学效果却遭遇瓶颈这一高校测评体制的不当设计。此外,有些教师自己都不认同思政课,不愿研究教学,敷衍塞责,引起学生反感。基于此,必丧失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更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大学生“伪在场”现象普遍。根据学界的调查和研究者的观察,大学生“伪在场”现象普遍,即人在心不在的情况,如听音乐、发短信、玩游戏、做作业、打瞌睡、看其他书、背英语单词等。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求考试过关,应付现象明显。

2.事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与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对事处理不当是有直接关系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结合起来,没有成为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没有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性。思政课教材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但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章节目来讲,没有进行优化整合,虽是面面俱到,但没有多少启发性的内容,给学生留下的是思想的空白、情感的困惑、前途的迷茫,既缺乏理论逻辑的力量,又缺乏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性,教师不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课堂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或反感。四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其表现有如下几种情况,如没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变化和行为的改进,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没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二维关系处理

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种培养事关师生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维关系中,人是核心,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纽带。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强调和尊重人的价值,把人置于整个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改进、强化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从指出的“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到同志强调的“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的重要讲话,无不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居于关键地位,教师的职业定位、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整个思政课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走出“科研为主、教学为辅”范式陷阱,认真担负起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认真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做到教研相长。

一要用心教学,注重教学反思,以教带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要使学生认同接纳思政课并不容易,教师需要用心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心去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反应,要关注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哪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并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认真研究,转化研究成果,以研促教。教师在对大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事的纽带作用,形成理性认识。教研对象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会失去了教学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思政课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而且这种目标要成为师生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为此,需要研究如何把培养“四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的总目标细化为每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与学生的动机联系起来,具有启发性,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最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泛泛而讲。教学要有成效,须注意加强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的研究。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能够调动学生情感、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素材,服务教学内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此,须加强教学内容的方向性、逻辑性、学理性和生动性研究,加强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学生的求知需要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内容相同,如果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我们选择提供了借鉴,但要牢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方法,同时不要过于追求花样一味迎合学生好奇而淡化甚至远离了教学目标。“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百家讲坛也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他们使用的方法是“故事+分析”的方法,通过故事引发兴趣,通过分析故事明白道理,与案例教学法有些类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思政课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既有生活的深度和亲近度,又有理论的高度和可信度。教师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学技巧。

加强教学效果的分析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仅是一种知识评价,更是一种价值评价,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要,是否能促进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评价”。要正确地检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确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可以通过学生是否理解、把握了教学内容,是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表现出来。因此,要加强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分析研究。

如此,教师能够用心教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亮点,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学习,就能形成独特的理性认识,进一步带动科研。然后,运用理性认识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以研促教,做到教研相长。另外,教师还可以加强自己或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比如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2.坚定信念,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一是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关爱学生。在追求工具性利益境遇下,思政课教师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应该树立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此,教师首先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样才能淡泊名利,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研究他们的需要,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能够得到学习的快乐、人生的启迪、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感悟,从而成为政治坚定、思想成熟、道德高尚、心理健康、行为和价值取向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自身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做一个生命的自觉者,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基于热爱和自觉,才能用心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并由此享受教学过程所激发的快乐。正如叶澜所说,人怎样度过生命的日常方式,会决定人成为怎样的人,人要想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选择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并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思政课教师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度过教学的日常方式,如果想做一个受学生欢迎、有尊严的人,就应以自觉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日常教学,不断反思和超越自己,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享受教学的乐趣,远离“职业厌倦”的陷阱。与此同时,从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境界的提升,契合自身需要,从而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也会促使教师进一步思考,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正如王易所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知道的我必须烂熟于心,在课堂上学生也给我很多启发和灵感,所以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

上一篇:督导队伍的建设与评价 下一篇:刘庆亮:坚持理想信念,成就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