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长春市普通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的措施

时间:2022-09-12 04:44:34

提高长春市普通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各地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春市高中也纷纷办起了国际班。但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探索提高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规范办学行为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国际班生存和发展关键。

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推进措施

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很多省、市把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纳入发展战略。长春市教育局也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普通高中适当引入国际优质课程”列入工作要点。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长春市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多样化、升学个性化的需求。

一、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目前,长春市共有13所高中学校举办的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日章学园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方课程为主,外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内大学,颁发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一类是以外方课程为主,中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外大学,颁发外国高中毕业证书。开设的课程有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大学先修课程),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文凭课程),A Level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和加拿大BC省课程,NS省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及其他国家的部分优质课程。截至到2014年6月,实有在校生3194人,中方教师273人,外方教师和管理者46人。

二、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规范,国际班收费标准不一

目前为止,国家相关的法规中没有关于高中国际班运作成本核算、经费收取和经费使用的明确规定。我市的高中国际班虽都已取得由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收费批件,但是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有每年1.2万的,每年1.5万的,三年5万的,每年4万的,每年5万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国家关于国际班的收费标准没有相应的文件出台。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文件指导,高中国际班收费工作缺少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质疑。

(二)课程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中外课程缺乏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但是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性文件均没有涉及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建设要求或实施建议。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项目只是单一的引进了国外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有的出国项目只开设国外高中课程,而不开设中国高中课程,连最起码的语文、历史、政治、地理都不开设,侵犯了中国公民的教育。除此之外,中外课程的融合度也不高,中外课程双轨并存,相互独立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整合。

(三)中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高中举办国际班的目的是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对中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课堂教学上要能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但是,目前在高中国际班任课的教师拥有留学经历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教师没有留学经历,而且长期从事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难以适应国际班将中外课程融会贯通的教学要求。此外,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大部分外籍教师只是取得了TESL(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作为第二种语言的英语教学)培训证书,在国外担任专职教师的几乎没有,能担任学科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提高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把入口关,在开办条件标准的设置、资格审查等方面加强事前管理,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对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师配备、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监管,加强事中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效益评估。对办学质量低下,以国际班名义高收费的项目限期整改或取消办学资格。

(二)加强中西方教学理念融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充分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合作办学不仅仅是要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论是引进的语言课程,还是引进的其他学科课程,都应当重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之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作为培养目标。在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让成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的中外任课教师能求大同存小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合,最终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促进高中国际班内涵发展。

(三)提高中外课程融合度,建立全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有效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引入的国外课程主要有加拿BC省大高中课程、加拿大NS省高中课程,美国高中课程以及人文学、社会学、人生规划等国外优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要充分整合中外课程,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中外融合的课程体系。例如长春市第六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引入的人文学、社会学等课程与本土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又如长春市十一高中充分利用本校数字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加拿大高中的同步远程教学。

(四)促进中外教师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

高中国际班引进的国外课程是由外籍教师授课,中方课程是由本国教师授课。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国际班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定期开展对中方教师国际视野、国际意识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中方教师赴合作方学校开展“影子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设立外籍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外籍教师的质量。鼓励中外方教师结对子,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促进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提高国际班教学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培养具有国际水准、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是长春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家长对教育国际化、选择多样化和升学个性化的需求。在高中国际班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引进、吸收、融合、创新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中国际班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希望教育部从国家层面、省教育厅从地区层面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从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收费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国内课程与引进课程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控制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量、限制招生数量,避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无序发展;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并已开始质疑的高中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未雨绸缪,尽快解决,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22-23.

[2]贾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2):38―41.

[3]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4):5-11.

[4]张星渝,王辛枫.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116-118.

[5]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5(5):64-65.

上一篇:地质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财政学》课程中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