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实践

时间:2022-09-12 04:27:20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实践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为着眼点,从生源质量、导师指导制度、营造学术氛围、学位论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道德观的培养几个方面浅析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实践,以期为提高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培养质量;农药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1],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就在此时诞生,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养了80名高层次人才,招生规模不断壮大,由以前平均每年招生5人左右到近3年平均每年招生13人左右,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53人。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与其它高校一样,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2],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农药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以期为提高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一、争取优秀生源

本科生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我校农药学研究生招生生源一直充足,但优秀生源不多,这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至今农药学还没有相应的本科专业,因此农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来自植物保护、化学、化工、生物学等,范围比较广,因而生源相对充足,但优秀生源被出国留学,中国农大、中科院等一流单位吸引后所剩无几,并且受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许多优质生源直接就业;第二,由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本科生扩招,出现了教育资源的短缺和管理的缺位,使得本科生的自学、实践等各种能力下降,尤其是对植物保护等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科的本科生,由于人均教学投入的缩减和实训机会的压缩,使学生培养过程出现了不均衡的发展,直接导致本科生能力的下降,进而引发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针对此问题,农药学科为了争取优秀生源,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积极鼓励本校优秀本科生报考。除了学校可以采取免试保送、给予奖学金等措施外,农药学专业设立优秀生源奖,同时,每个研究生每月都发放研究生补助,吸引优秀生源;其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试题,在参照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提高复试成绩在录取成绩中的比重,复试时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反应能力、外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发现优秀生源。

二、推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培养大部分仍实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导师制培养模式[3]。这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数量较少的时候较能适应。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单一的一个导师指导几个学生,既不利于拓展研究生学科视野,也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农药学科积极吸收和引进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推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在交流和学习中,吸取各个导师之长,既增强了学术交流,又融洽了学术氛围。同时,实行外聘导师、兼职教授制度。农药学专业现有校内导师10名,校外兼职导师6名。他们多为各学科领域的权威或者实务工作中的成功者,在学术及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和成就,通过邀请校外兼职导师短期讲学或为学生开设讲座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好外聘导师、兼职教授的作用。此外,农药学专业从2005级开始,研究生入学后就以科研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学习和科研。科研小组按研究方向分组,主要是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成员的辅导为辅。研究生不仅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还能得到相关科研人员的帮助,能很快融入科研的氛围,进入到科研的状态。在科研小组里,一切活动是围绕科研而展开的,它有助于科研课题的连续性,避免资源浪费,也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形成一个良性的讨论研究的机制[4],从而提高了农药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施奖惩制度,营造学术氛围

从2008年开始,农药学科实施奖惩制度,将农药学硕、博士研究生补助发放标准现分别统一调整为500元/人・月和1000元/人・月,当月发放300元/人・月和800元/人・月,每月暂扣的200元补助至每年6月底视情况和课程成绩实施适当奖励和处罚。同时,为规范农药学研究生的学习,采取考勤制度,严格作息时间,对迟到、缺勤、正常工作时间看电影、玩游戏、聊QQ,一经发现,对其进行口头批评,并扣除部分补助;对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的学生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适当奖励。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条件。农药学专业研究生除学校要求的定期召开开题报告会和中期考核报告会外,还定期邀请农药学专业所有导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对每一位研究生对自己的实验进展进行评估,要求每一位研究生都必须就自己的实验进展进行汇报,原则上按每周1次小组讨论,每个月定期进行1次大汇报,有问题、有难处及时向相关老师提出并解决;按时提交试验方案,以保证论文工作符合培养要求,目的是促进研究生刻苦学习和努力上进,同时检查研究生导师和所管理部门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同时,我们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年会、学术报告活动,以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营造一个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

四、严把学位论文关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农药学专业除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双盲评审、答辩等各环节外,在申请答辩之前,为杜绝通过篡改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所有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系统的检测,原则上要求学位论文的复制率不得高于全文总字数的10%,对于达不到毕业要求和水平的学生,通过延期毕业,使其认真完成科研工作,直到达到毕业标准。严格执行这样的政策,可以对以后的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农药学专业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每名研究生必须将整个过程及研究原始资料记录在“湖南农业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记录”本上,在论文答辩资格审查时交学位点审核。此外,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发表相应论文,从2009级研究生开始,在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毕业至少发表(或被录用)1篇(含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SCI文章论文或综述一篇,硕士研究生至少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一级学报文章。此规定实行后,在读研究生数和获奖论文明显增加,提高了农药学科整体的培养质量。

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因此,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能力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农药学学位点要求研究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对有些有意向报考农药学研究生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主要为先帮师兄师姐做课题,为顺利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我校农药学专业通过“十一・五”期间建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且每位导师均新增加近20m2的研究生学习室,以及近60m2的研究生专用实验室,每位研究生均配有一台电脑;学科点设有农药学教研室、农药研究所,建有农药药效试验教学与科研基地,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设备和仪器较齐全。现有实验仪器约158台(件),价值1000余万元。购置了生物显微镜、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大容量低速离心机,PCR仪等先进科研设备,近3年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为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现在研究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和研究中奉行实用主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名利高于重视学问与能力,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5]。还有的研究生存在组织纪律性差、道德低下和心里素质低等问题,经常无故缺席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违反学术道德,剽窃别人科研成果,还有的学生甚至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农药学科要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而且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为研究生树立楷模,并且需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去,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定期进行谈话,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咨询专家与他们沟通,使他们健康成长。

七、结 语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以人为本,树立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观念,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清泉.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与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78-79.

[2] 高洪,敖平星,余佳祥.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科学通报,2005,2(11):21-24.

[3] 奚文丽,高泉,余佳祥,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5):83-86.

[4] 何沐蓉,凌朝辉,常军武.提高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70-171.

[5] 方宏建,桑晓,程翠玉,等.加强研究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30-34.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建设...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