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1:12:47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按照国办[2009]3号文件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要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介绍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日益旺盛,但同时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据此国务院在国办[2009]3号文件中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如何把这门课程上好,突出课程的实践特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实际应用作用,是每位授课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涵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合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所提倡的育人宗旨更倾向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更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就是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把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践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重点是关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过程中的表现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按照6个教学阶段来进行,即提出项目问题、明确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实施环境、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拓展提高。

项目教学模式以课程目标为基点,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学习目的,以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媒介,以成果展示为评价手段,通过项目的完成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研究主题的选择是否适宜。

首先,项目的选择应具有实践性,选择的主题应使学生能从对所学课程与研究主题之间关联的体验中学习。其次,项目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再次,项目的选择应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挑战性。设计的项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针对学生进行项目的选择时应结合学生本身的专业特征。

(二)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以学科的某个专题为学习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去学习和探究。这个阶段主要由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项目内容,生成作品,并在小组范围内演练、展示项目。

项目导入: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为学生项目的实施设置情境,并介绍项目的要求。分组分工。在教师确定设计主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或选择个人完成。收集及整理资料:在分组分工后,学习小组应通过多种途径整理和归纳信息资料。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开始实施。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讨论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消化、吸收,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并进行密切的教学监督。

(三)项目汇报及评价

单个项目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应向全班展示项目成果。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可采用文本形式,如学生撰写项目论文或报告,或利用计算机技术,如幻灯、动画制作,或采用辩论、演讲、话剧表演等多样化形式。项目教学要求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总评等。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高校专业必修课,由于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故“忽视特性、缺少实践、创新不足”是各高校开设本课程的共同缺点,其教学总体效果主要体现为:没有很好地促使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能掌握态度和知识层面,但技能层面并没有很好掌握;没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7个教学实训项目,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自我认知与职业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提升职业素质及就业能力、面试礼仪、面试技巧与策略、就业权益与保护等。下面仅就其中的几个项目进行阐述。

项目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

在本项目教学中,首先任课教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给出几个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构成。之后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测试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个性特征。接着指导学生进入到项目环节,布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全班展示。

要完成这个项目,首先学生要认真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测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收集较全面的相关职业信息及各个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收集到的职业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整理出与自身职业相关的信息之后,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并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最后是展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展示,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和课件形式展现,之后互相进行讨论、点评,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点评,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自身个性化、符合设计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通过这个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规划设计等能力。

项目二:模拟面试

在本项目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常见的面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训。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礼仪、面试技巧、面试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现场应答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模拟招聘演示、自我介绍训练、模拟面试训练等。在模拟面试训练中,事先分组成立用人单位,负责起草招聘启示,张贴招聘启事,设置投机简历的环节,从收到的简历中挑选出一位学生进行应聘面试。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双方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面试,同时着重于个人形象与言谈举止方面的演练。整个过程,学生在分组训练,中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互纠正及点评,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根据训练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总结,针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后,实现了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对所有项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训,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整个流程,遇到实际问题能得心应手。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为启发求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就业服务,需要我们努力进行教学创新和有益尝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发[2007]7号)[Z].2007-12-28.

[2] 顾季峰.活用项目教学法构建学法新体系[J].新校园(理论版),2009,(4):31-32.

[3] 谢定明,黄明胜,陈爱群.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20-21.

[4] 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18-21.

上一篇:数学基础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园林专业实验课程的项目式模块化构建及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