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成因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12 03:54:40

摘要:从全球视角下看,流动性过剩是个普遍问题,但是从2001年开始,流动性过剩问题愈发严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长期存在,已引起全球的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分析世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为我国应对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石油美元;东亚美元;对冲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15-01

1 引言

传统意义上,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现实的经济中,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货币量相对于GDP增长过快、金融资产规模扩张过快,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资产价格波动性较大、银行的非意愿超额准备金偏高及存贷差的持续扩大等。从全球来看,流动性过剩是从2001年之后加速出现的一个全球性货币金融现象。从1997年到2006 年,全球狭义货币(M1)与GDP的比例上升了50%以上,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例上升了30%以上。资金层面上,全球利率同样从2001年开始加速走低,虽然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连续17次加息,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资产层面上,无论是股市还是还是房地产市场,都从2000年以后,创出了新高,从大宗商品、资源型商品市场看,市场价格也是从2001年之后迅速攀升,石油、黄金一路高歌猛进。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充斥着过剩的流动性。虽然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流动性似乎由过剩转为不足,全球主要国家纷纷降息,但从政策效果上看,笔者认为,这些政策增大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给流动性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2 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2.1 供给原因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扩张政策及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政策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尤其是掌握了国际货币发行权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实行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全球信用过度膨胀。“9.11”事件到2003年6月,短短两年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至1%,创下自1958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超额货币率EM从2000年的负数,一举转为正的5.1%,2007年,M2/GDP在2007年达到71.74%。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贸易逆差大国和债务大国,一方面,它通过发行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给其他国家输出流动性;另一方面,它发行巨额的政府债券来引导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和资本向美国投资。日本和欧洲地区也是向世界输入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来源。

2.2 需求条件

虽然各个国家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泛滥的货币只是形成了流动性过剩,并未形成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说明在过度的货币供给背后,有着过度的货币需求。

刘洁认为,石油美元和东亚美元是支撑过度货币需求的两个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积累的巨额石油美元,纷纷购买美国的国债、股票、地产等作为国家外汇储备,美元进而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同样也东亚美元也是东亚外向型经济体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转而流向美国。正是因为以上,一方面,东亚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对美元有着近似无穷的需求,表现为其外汇储备在2001年之后的急速膨胀。另一方面,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巨额的国债规模,锁定了各国的外汇储备,2000年到2006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就从3.6万亿增长到7.8万亿。

同时,前苏联东欧经济体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也对美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形成了巨额的流动性需求。

2.3 长期的制度根源

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的寡头垄断货币发行权的非对称的货币体系。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各国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货币发行量,由此导致世界货币发行膨胀开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钩,逐渐形成了现今的非对称的货币体系。主要表现为货币发行权与经济总量不对称、汇率调整国内化与外汇储备的国际化不对称两方面。

从汇率制度看,掌握世界货币发行权的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制,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则基本是实行盯住某一“锚货币”的固定汇率制。这就造成了汇率调控权由某一些国家掌握与外汇储备却由全球共同持有之间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货币发行国家利用汇率调整本国经济负担。一旦本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就利用弱势货币战略极大的减轻本国的经济负担,或者,由于世界资源价格的调高,利用强势货币战略对冲掉价格上升成本。

此外,由于货币发行能取得巨额的铸币收入,货币发行国存在着多发货币的内在冲动,这也是造成流动性过剩,世界通货膨胀的原因。还有集中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流动性的供给。

3 我国应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和提议

(1)搭配使用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冲操作,加强市场流动性的引导。在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应当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发行中央票据、定向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对冲市场上较多的流动性。由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特点,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是让资金闲置的资金使用起来,发挥资金的效益,加大QDII的投资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例如农村、中小企业。

(2)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许多专家指出,要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消费水平。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国内消费的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消费政策,尤其是调整消费税制等方面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

(3)以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战略。首先进一步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金融深化吸收过多的流动性。高度发展资本市场为泛滥的流动性创造了便利的投资渠道,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向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部门转移,而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此外,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也为其向国外资本市场转移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畅通的渠道。我们还要促进产业升级,将过剩的资本引导到产业升级上,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流动性过剩是个长期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国内实际情况,紧紧把握世界的整体情况,从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上入手,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巴曙松.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过剩流动性冲击[N].中国经济时报,2006.

[3] 吴晓灵.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市场风险[J].中国金融,2007.

[4] 刘洁.繁荣或危机―透视流动性过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上一篇:论金融危机下“三驾马车说”与拉动内需 下一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发展煤矿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