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11 11:02:08

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背景意义,着重阐述了2007年来水利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包括构建合适的认证标准体系,现场考查如何有效开展,专家队伍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对今后更好开展相关专业的认证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水利 标准体系 现场考查 经验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最早始于美国。由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简称ABET)的前身,即1932年成立的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于1936年进行第一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批被认证的有哥伦比亚、康乃尔等大学相关专业点。

ABET由最初的美国土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等7个协会组成,现已发展成由30多个专业和技术性协会组成的联盟。它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认证机构,目前主要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科学4个学科领域开展专业认证。

为了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由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6个国家于1989年发起并共同签署“华盛顿协议”,旨在实现缔约国之间的学士学位互认。之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南非、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先后成为正式缔约国或地区。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规模巨大,全国有90%的高校开设工科专业,工科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0%,工科专业点有11600个,占总专业点的33.3%。因此,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建设。

1992年,由原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截止到2011年,共评估219个专业点。2006年由教育部组织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宗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截止到2012年底,已在13个专业领域的171个专业点开展认证试点。水利类专业于2007年开始认证,2007年至2010年认证专业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简称水文专业),2011年和2012年先后新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工专业)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简称港航专业)开展认证。目前,水文、水工和港航专业已认证专业点分别有11、3和1个。

经过7年认证试点,促进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认证工作体系,在此背景下,我国将于2013年1月以中国科协名誉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经批准后首先成为临时缔约国,2年之后可成为正式缔约国。

为了适应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对认证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开展水利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文对近几年来所开展的专业认证工作包括构建认证标准体系、开展认证现场考查和结论的形成,专业队伍建设等作回顾和总结分析,梳理好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对策措施等,以供今后认证借鉴和参考。

1 水利类认证标准体系构建过程回顾与评价

制定出可行的专业认证标准是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前提和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用标准,它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现已由新组建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代替,下同)组织专家统一制定,面向所有工程教育专业,即不同专业都要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另一个是专业补充标准(简称补充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由各专业类认证分委员会组织制定初稿,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审查定稿。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如何制定,近几年一直是认证的重点工作之一。几年来,通过边认证试点边完善、边修改,目前已经与美国的标准接近。通用标准自2006年以来,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至2008年,第二阶段2009年至2011年,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这三个阶段的通用标准对比,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通用标准总体框架差异较小,主要变化是第二阶段把质量评价从原来的第2个指标移到第7,并在质量评价中增加了持续改进的内容。而2012年参照美国ABET1997年采纳的认证标准后对通用标准做了重大调整。第三阶段通用标准的主要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首位,更突出学生在认证中的重要性;更强调定性判断和发挥专家的作用;合并归类更加科学,如把原来的专业目标分解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两个指标,把原来的质量评价和管理制度合并为持续改进;条理化更加明晰,所罗列的5个术语解释更易于理解。目前,中国与美国通用标准主要差异在美国把支持条件分解成教学设施和制度支持两个指标,因此,美国通用标准分8个而中国分成7个指标。这个通用标准也是水利类专业认证必须遵循的标准。

至于补充标准,就全国而言,2006年以来也经历了4次变化,分成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补充标准所包含的内容框架变化对比,见表2。

表2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不同阶段框架对照表

从表2可知,2008年补充标准最简单,仅包括课程体系内容,这是在2008年初经过2年试点实践,有些专家认为补充标准内容过多,有些与通用标准重复,因此,对于补充标准做了简化。但经过一年实践,又觉得2008年补充标准过于简单,不能反映不同专业之间差异的要求。因此,2009年又基本恢复到第一阶段补充标准框架,但是课程改成课程设置,支持条件改成专业条件。2012年在第三阶段基础上,删掉培养目标与要求,把课程设置改成课程体系,专业条件写成支持条件。2012年补充标准中,课程体系包含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师资队伍包括专业背景和工程背景、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目前我国的补充标准比美国多了支持条件内容。

在补充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各校同一专业的共性要求与个性特色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以水文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我们并没有把各校所有需要开设课程都罗列进去,而是分为四个类课程,每类课程均有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对其中的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部分,综合各校该专业特色,提出了必选的必修课程和可选的必修课程及相应最低学分,这样既可保证一个专业点学生必修的专业基本知识点得以满足,也使得不同专业点可根据自身情况为学生选择能反映各自特色的课程,从而基本做到既满足认证基本共性要求但又允许保持特色的设想。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补充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在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充分征求高校、工业界和行业等专家意见。此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2 认证现场考查有效开展的主要作法与认证结论的形成经验

开展专业认证的第一步是专业点所在高校要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提交认证申请。如申请审查通过,则该专业点可开展认证自评,按认证标准要求写出自评报告。在自评报告通过审查后,即可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统一安排进行现场考查。现场考查是认证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因为该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1)首先要改变观念,教学评估和专业认证性质不同。要把过去教学评估中注重教育投入转变成注重产出,即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而且专业认证应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有标志性成果不应影响结论,认证是合格评估,不评优。

(2)选派专家队伍,要有合理结构并熟悉认证工作要求。专家应包括高校、行业或企业专家,而且还需要接受过认证培训,熟悉最新认证要求,其中专家组长应是参加过1次以上现场考查。见习专家参加现场考查只可以试投票,无正式投票权。

(3)科学安排和组织现场考查前的准备及预备会议。专家要仔细阅读自评报告、明确个人考点,进校前能拟出初步考查日程表。在考查前夜开预备会集中讨论确定考查总体与个人的详细日程。被认证学校应备有学生名册,课程表,教师和建议毕业生、用人单位名单等。参会人员:专家组成员,专业点相关人员。

(4)专家意见反馈会讲究实效,应明确指出办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反馈内容主要包括由专家组得出的该办学点的专业基本情况,对自评报告评价意见,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反馈会由考查组组长主持,以组长为主介绍反馈内容,考查专家结合自己认识做补充发言。参加人员:考查组成员,被认证学校代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等。我们认为学校层面负责人参与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专业点整改和今后经费投入需要他们全盘考虑和重视,但不要举行开、闭幕式。

(5)现场考查报告现场形成,达成度评价和存在不足分析要到位,有针对性,最终结论科学合理,不要套高帽子。组长可参照相关要求和专家初步意见,在现场考查第二天晚拟出现场考查报告初稿,第三天上午利用1~2个小时由各位考查组成员一起集中讨论定稿。由于考查专家往往都是各单位技术领导或带头人,工作忙,在考查期间就完成现场考查报告比较好。

一个专业点认证结论的形成,原则上开分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讨论确定,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讨论更深入,结论更合理可信。会议应先听取现场考查组长关于考查情况介绍;然后,出席会议人员从不同层面发表自己看法,注意要与已有专业点认证结论对比,不能因为不同的考查专家组由于掌握程度不同而导致结论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即在审议时应特别注意结论的一致性问题,包括考查中提出或发现问题与结论一致性、不同年度间不同专业点之间所得结论相对一致性、与其他专业类结论一致性等。

3 加强认证专家队伍建设的主要作法与成效

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且熟悉认证工作要求,数量充足的认证专家队伍是高水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水利类认证分委员会一直重视加强认证专家队伍建设。目前,教育部公布的水利认证专家库共有41人,其中水文专业17人,水工16人,港航4人。

水利类认证分委员会在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有:(1)做好专家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5年规划,以利于较好满足认证工作对专家的需求,并有前瞻性。(2)做好相关工作引起有关部门、学会协会的重视,让他们推荐优秀的行业、企业专家。如水利类认证分委员会积极与水利部人劳司、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交通部相关司局和行业协会联系,得到他们积极响应与支持。(3)每年都积极选派有关人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和认证学校培训,包括派出水利认证资深专家参与辅导撰写自评报告等。(4)水利类认证分委员会多次组织本专业类专家和认证学校的培训。如2007年,在武汉大学考查前对认证专家进行了半天培训,这次培训加深了专家对认证要求和水文专业近年来变化的了解;2012年组织全国已经认证学校和所有的认证专家集中在南京进行经验交流,组织认证标准修订后的专门培训,并邀请全国知名认证专家和领导到会指导。(5)邀请国外专家(如新加坡陈询吉教授)参与现场认证,并对国内专家进行培训指导。(6)组织相关专家赴澳大利亚、香港参与当地现场认证考查,赴日本进行职业工程师资格认定和专业认证培训,通过全程参与认证活动,加深了对认证工作认识。(7)每次现场考查均选派见习专家参与认证全过程,从而尽快培养合格专家。正是采取多种措施遴选和培训专家,使得水利3个专业认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 结语

通过6年水利类专业认证试点的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国际间学历互认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点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包括大大推进了水利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所培养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

经过短短6年时间,尽管我们已顺利开展了水利类所有不同专业认证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认证标准体系,拥有一定数量的认证专家队伍,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认证工作经验,但是,随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临近,今后的专业认证工作将面临规模扩大和认证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因此,我们将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的指导和领导下,在做好日常专业认证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大人财物投入,加强认证中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如认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如何在一个学校同时开展水利类不同专业的认证考查,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认证结论一致性等。

参考文献

[1] 杨振宏,黄守信等.国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分析与借鉴[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

[2] 余寿文,李曼丽.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3]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2006-2012版).

上一篇:植物保护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斐多》――论灵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