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1 10:46:15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的重要性

摘 要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导入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时遇到障碍,使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实现。本文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分析了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阐述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作为新体制大学,自1999年试办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我国有独立学院303所,在校生达241.4万人,占全国民办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总数的86.7%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对这么大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教育专家们已经关注到他们与公办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群体性差异。不可否认,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性、技能型的人才,独立学院是为学生专门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但是过分强调职业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独立学院“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目前呼吁提高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鉴于此,笔者认为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独立学院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现状

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但很多中文基础很扎实。由于传统的英语教材都是以英语文化内容为媒介,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英语学习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更高,在薄弱的英语基本功基础上要求他们去理解陌生的文化内容,无异于难上加难,这就不难解释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仍然沿袭中学学习哑巴英语的状态。笔者对所执教的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包括口头、书面的中国文化素质调查后发现:他们对于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中国文化有着较浓的兴趣,但是对于文化词汇的了解还很少。笔者调查了英语专业以及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200名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平时阅读或者书本中出现的文化词语如:春节、中秋节、筷子等正确率最高,而对于书法、中药、 馒头、佛教、孔子等知之甚少,对于特别行政区,自治区,海峡两岸、三好学生、三个代表等几乎一无所知。而这些词汇都是选出来的比较常用的中国文化词汇。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尽量地用可能的表达写出与中国文化词汇相近的意思,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一片空白。在其中一个班级调查时笔者只让他们写出英文单词,而另外一个班级则提示他们可以尽量通过猜测写出意思,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级学生只写出平时书本出现或者他们记住的单词,而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生则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写下已学过的词汇外,还各显神通,有很多学生翻译得还比较靠近。

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而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到我国的星级酒店工作,接待国内外的旅客,有很多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机会,因此在英语课中学习中国文化也显得更为紧迫而重要。通过文化知识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独立的文化人格,以及更好地学习不同语言的文化。

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首先,独立学院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据许多用人单位反馈的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技术水平较高,但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却不够,也就是素质不高。而素质就来自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这种修养内化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这种情况的存在,客观地提醒独立学院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其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利用中国文化的讲解,比如加入中国俗语和西方俗语的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孙悟空和哈利波特的对比,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从而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而且还学到如何用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有助于在和英语国家的人流时找到更多话题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交际能力。

最后,从学科设置看,独立学院由于自身的商业盈利性质,在课程开设方面相当谨慎,除了英语专业必备基础课程如听力,口语,写作课以外,其他的课程无非就是与英语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大量讲授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风俗。几乎没有用英语单纯讲授中国文化的,这样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传统英语专业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以英语文化内容为媒介,如综合英语,听力,口语等教材主要是针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的,这样就极容易造成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即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更糟糕的是,在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各种测试中,如CET-4,CET-6,TEM-4,TEM-8考试中其内容也全是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为载体的,即使2005年开始的TEN-8新题型改革中加入了10分的文化测试题也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为基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会顺应考试需求专心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而放弃了对中国文化的探究。

3 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主要方法

第一,传统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没有对中国文化学习做出具体要求,大纲应该把中国文化学习纳入其教学计划中。出现频率高的中国文化词的英语表达应汇纳入大纲词汇表,英语专业教材编写者应该将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中国经典文章的译文纳入英语阅读类教材中;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适当增设中国文化的课程,此外还可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及讨论活动,通过这些介绍讨论对比等有意识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发现并了解语言文化的特点。

第二,独立学院应开设一定的人文学科公共选修课,举办人文讲座、演讲,举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高校可以考虑开设一门真正让学生学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较高收视率说明了在当前情况下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提高。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另外,大学生应消除“功利主义”的思想,花点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人文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

第三,教师可以在课堂增加中国文化知识的输人。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做一个简短的PPT,介绍中国的文化精髓,可以介绍各自家乡的特色建筑、手工艺、饮食以及民俗风情,或者介绍中国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发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有所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主要起着一个引导作用,因此学生只要课后能坚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第四,英语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才能使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现。教师要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扩宽知识面,教师备课要将语言训练与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强调语言所表述的文化内容及意义。教师也应根据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适当进行广泛的跨文化对比与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教师还可以以补充材料的形式,选择优秀的描写中国文化的素材作为教材,或者是中国文学的译文。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大地》,华裔作品《喜福会》,中国作家用英文写的作品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还可以阅读英美国家人士对中国典籍的翻译作品,比如,理雅各、辜鸿铭、卫利等翻译的《论语》,还有其它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的翻译作品等。

4 结论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高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会越来越紧迫。学生学习英语则必须肩负起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而且还要有较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素质以及敏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导人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教师在侧重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母语文化的教学,注重学习者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向宁.实用导游英语(风景名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向宁.实用导游英语(社会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 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5).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罗苏秦,李璇.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8] 张蕴.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J].教育探索,2007(4).

[9] 杜时忠.人文教育的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5.

[10] 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2).

上一篇:法学双学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一篇: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