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1 09:35:2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在校学生缺乏实质性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更加迫切地摆在高职学校面前。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提高和完善高职生创业教育的设想和对策上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解决办法和对策

一、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他主要是指对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的培养,而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他们创业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鼓励高职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创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高职学生不但是求职者,更是中小企业主,成为真正的创业者,给社会和自身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但从目前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总体能力等方面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依赖性较强、畏难心理严重,自立意识淡薄,缺乏创业意识,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创业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创业师资队伍薄弱、缺乏专业实践支撑

创业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创

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总体性,评价体系不完善,教育功能及目标存在误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非常薄弱,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也没有足够的专业创业教师来给学生授课,缺少双师型教师和既有专业理论名师又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兼职或有工作经验的老师。

(二)高职生自身心理

由于高职生有高考失利的阴影,心理方面有存在焦虑、自卑、抑郁、自傲等不同的创业心理。有些学生就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不够重视,把创业教育当做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来对待,这样就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创业教育的效果及以后的创业实践。

(三)社会群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对高职生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高职生综合素质及能力不强,给高职毕业生创业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社会群体的认识对高职生有直接、重要的影响,正确引导社会群体对高职学生的看法和期待,对激发高职学生的创业动机、提高创业水平有积极良好的作用。

(四)外部创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从外部创业教育的环境上看,存在国家创业政策、地方创业教育及社会支持等方面机制不完善、政策法规不配套等问题,不利于高职生创业者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三、提高和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更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观念对策

首先要从思想上对高职生进行正面引导,重视创业教育。在办学上要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思想,进行有实效的创业教育,设立创业教育必修课,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树立自强、自立、独立的创业意识。

二是鼓励并支持学生重视并开展创业活动。高职院校应尽快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走向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创业不仅仅是高职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高职生成才的重要模式。

(二)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及机制

一是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创业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有力的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力度。按照创业教育体系的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地开展创业教育。

二是高职院校必须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讲授创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来提高高职生的创业能力、磨练创业意志,并将其渗透到培养高职生的综合能力中,培养高职生思维的独立性、开创性、灵活性。

三是高职院校必须在学业上实行弹性管理,应有高职自身的特色,更多的是将创业理论运用到学生的实践中去。

(三)拓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不仅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传授知识的软件环境,还要给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硬件环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工作室、创业基地等,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激励学生成功创业。

二是给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保障。创业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的鼓励创业的政策,但是具体实施往往存在执行不力有名无实的现象。高校就要帮助学生解决资金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政策允许的资金借贷。高职院校和企业也可以投入一定的创业基金,成立创业基金管理中心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帮助。

三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可拓展到校外。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创业教育也要走向市场,将高职生的创业实践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把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并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整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要主动和社会资源对接,加强高职院校和信贷单位的合作联系,为高职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保证高职生创业的物质基础,主动帮助高职生创业实践中的资金投入保障问题。

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和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要经常开展创业座谈会,聘请创业教育专家、成功创业人士、创业成功毕业生进校园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分享经验,学习创业成功案例,帮助学生广泛接触创业实践情况,积累创业经验,拓展创业知识面。

三是高职院校要建立并拓展创业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实践基地,在校外和企业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7M8.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企业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与协调优化 下一篇:论工程造价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