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9:20:15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问题探究式教学能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合拍共振。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和要求有: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2-0062-05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探索、尝试,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与时代合拍共振呢?问题探究式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把问题探究式教学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就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已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就教师来讲,这是一种教学方式;就学生来讲,问题探究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作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在这过程中起到组织、帮助和指导的作用,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使其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某种结论。问题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问题探究为主线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并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应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认识的机器”,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切教育都是无意义的、徒劳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索,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的状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然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整个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思想。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了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思维的活力

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那种只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结果、只关心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自己去探索、思维和体验的。而问题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申拓展问题,根据课堂需要通过引导和点拨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虽然问题探究式教学也注重知识的掌握,但这种结果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发展全过程的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基础上的。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这种面向过程、积极思维较之面向结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如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感、问题解决了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忘记,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这样知识和情感目标在探究中轻轻松松完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2.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以往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教育就是缺少这一点,中国学生非常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况且,今天的中学生将来面对自身和社会,会遇到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发扬创新精神,才能解决问题。问题探究式教学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而代之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想,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使教与学的重心从仅仅为获取、积累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上来,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但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还无法应付考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种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可以说,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是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去主动分析理解教材,从不同角度把握教材,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治问题探究式教学怎么探究,实际上是教学过程怎么操作的问题,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学为思想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也就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评价探究的得失。学生作为课堂探究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具体操作和要求,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心理学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告诉我们:问题的发现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这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联系实际,富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这虽不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探究积极性不可缺少的环节。

正在成长和学习中的学生大多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以小品、漫画或情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探索活动,从而使教和学都处于“情”和“境”的有机结合之中。

如我在教“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情景材料:小品《地球就诊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一种弄不清楚不罢休的探究劲头,随后安排几分钟让学生浏览课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比较,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许多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如下:小品的情景反映了什么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是怎样的?我国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中学生应怎样保护环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也通过情景材料和显示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若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不习惯也不提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只要学生真正地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的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并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2.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

科学教育指出:让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在水中学会游泳”,如果学生不自己进行探索,就很难发现解决问题的要素和关键。因此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多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探究形式,如小组讨论、课题研究、个别访谈、演示演讲、专题辩论、知识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在学习环保时联系到我们学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及如何解决时,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确定各组的负责人。学生在讨论中广开言路,提出一些很有新意的建议,如:我觉得应该提倡并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我们可以采取团队活动改变学校的环境面貌;我想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促使环境好转;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开辟专栏表扬“环保小卫士”……总之,学生提出的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颇有新意。这样充分让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此同时也可以是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展开发现备课过程中未发现的新问题及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有力促使了教学的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都可以利用。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讲求实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要以激发兴趣、尊重学生为前提,以自主为核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最高目标。

在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时,除了要采取恰当的探究形式以外,还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且充满情趣的问题探究氛围。这里我借鉴了山东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赵薇老师提出的三个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的饭,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去掉了原先存在的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种和谐融洽、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始终保持在不断探索的情感冲动当中。

在这种探究性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又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可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切磋,必要时作一些启发。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握局面,要注意引导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人)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3.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

探究活动结束后由学生发言,根据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探究的实际情况。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加探究的氛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弄懂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理清什么是概念,明白什么是道理,掌握什么是方法。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另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或对某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应正确地分析,把握时机,传授思维方法、点拨学生思路,盘活学生思维。例如,在初三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西部大开发需要哪些条件时,发现学生对涉及环境方面的要求还不熟悉,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环境方面的一些内容,理顺环境与现代化建设其他方面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发掘联想、梳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理解环境对西部大开发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此外,还必须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先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如学生能否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能否主动发现问题并灵活应用知识及时解决问题、能否与他人进行分工合作、选择探究活动是否恰当等。教师必须给予精辟恰当的评价,使学生能依据评价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有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后所获得的探究成果,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试想学生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得出的结果却被老师一棒打死,学生怎么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探索,对探索活动中的闪光点,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甚至还可带头为学生的精彩回答鼓掌。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综合性、针对性和鼓励性。

4.激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

学习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不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能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所设置的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课堂上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而且,通过对问题的延伸拓展、深入探讨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需要留在课后让学生反复思考争论。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讨,把探究问题的活动引向深入,形成“余音绕梁”之势。如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同学们就联想到我们学校的环境情况,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和引导,他们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并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应用材料,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综上所述,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最主要的是确保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可以说,这是现代政治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是适应新世纪、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但我们知道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要真正发挥它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才能使政治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之路。

Application of Question-Inquir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

HU Jian-jun

(Houliu Middle School, Liyang 213311, China)

Abstract: Question-inquiring teaching outperform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in many ways. It means that teachers, according to teaching goals and contents, create the setting of question, and organize students to inquire into questions, in the process of which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acquire knowledge, grasp the methods, and develop their competence. The concret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question-inquiring teaching include careful designing of question settings, organizing inquiring activities, immediately helping students summarize, induce and evaluate, encourage them to discover questions.

Key words: question-inquiring teaching;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上一篇:如何打造出精品数学教学课堂 下一篇:对“网络购物”消费方式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