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出精品数学教学课堂

时间:2022-08-01 02:12:08

如何打造出精品数学教学课堂

在新课改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数学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变,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颠覆了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笔者曾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让出“舞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由发挥、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富有生气,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整个数学课堂死气沉沉。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呢?如何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究,笔者以为要想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打造出精品数学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让出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深刻地说明了知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用到教育教学上,同样适用,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靠“听”来提高的,而是靠思维、靠做来增强的。我们经常说“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听客”和“看客”,而是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这样以来数学课堂就改变了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主角了,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

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显然很难,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营造出了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所教的数学课,必须在学生心理上做工作,要让学生不畏惧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就需要我们要真心爱学生、关心学生。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用真心打动每一名学生,让她们感受到在这个班集体中能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在学习上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放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运用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沉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那么在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增设一些教学环节,运用多元教学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教学环节,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数学也一样,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创造出合适的情境,把那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学生接受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学习起来不感觉那么难,而且能根据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自然而然喜欢上数学。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现在用的数学教材,在形式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接受心理,在抽象的知识点上,配有简易的图片,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而是学生自由发挥,张扬个性的舞台;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满堂灌”,而是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进行学习。这种形势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对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为人处世、沟通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的新课导入 下一篇:问题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